常思惟大士赞 其二
海雾歛,山容开。
神珠在掌,明镜当台。
普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雾消散,山色展现。
掌中握有神珠,面前放着明镜。
普遍之门没有锁和钥匙,凡夫俗子未曾进来。
去完善
释义
1. 海雾敛:指雾气消散于大海中,意味着心灵的尘埃被洗净,精神得到宁静。
2. 山容开:形容山的容颜开朗起来,如同心境变得开阔。
3. 神珠在掌:神珠是指珍贵的宝物,此处比喻内心的智慧。这句话是说智慧在心中,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4. 明镜当台:将明亮的镜子放在台上,用以比喻人的自省。
5. 普门无锁钥:普门是指广泛的智慧之门,这里表示通透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
6. 俗客不曾来:俗客是相对佛家弟子而言的普通人,这里表示只有理解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领会到这首诗的真意。
去完善
赏析
《常思惟大士赞 其二》是南宋诗人释居简创作的一首赞美观音大士的诗。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智慧、慈悲与解脱众生苦难的神力。
首句“海雾歛,山容开”,作者以大海的雾气消散,山岳展现出壮丽景色为喻,暗示经过心灵的修炼和洗礼,人们能够看清世界的真相。次句“神珠在掌,明镜当台”,神珠和明镜分别代表了观音菩萨的智慧和对世间事物的洞察能力,寓意菩萨能够给予信徒们光明和智慧。接下来的两句“普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则表达了观音菩萨的广大神通,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她的庇护和帮助,只要心中真诚向佛,就能进入观音菩萨的法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常思惟大士赞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0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居简已经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僧人。他曾在当时的著名佛教圣地灵隐寺担任住持,并与许多文人墨客相交甚好。在他的生活中,除了修禅习佛外,还热衷于诗歌创作。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人生哲理见长,受到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推崇。
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佛教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寺院和僧侣都以弘扬佛法为己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此外,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也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居简创作了这首《常思惟大士赞 其二》。通过对文殊菩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对众生的关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在修行过程中所领悟到的人生态度,即要有慈悲之心,关注世间众生之苦,从而实现个人解脱和成佛之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