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续琴操哀江南 兴言自古四之四

标题包含
续琴操哀江南 兴言自古四之四
兴言自古,使我速老。 麋鹿是游,姑苏荒草。 起秣我马,裴回旧乡。 江山不改,风景忘亡。 谁触尘埃,不见日月。 梨园云散,羽林鸟没。 吞声踯躅,悲风四来。 尔非遗民,胡独不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谢翱(1249年-1311年),字皋羽,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学家、诗人,与文天祥、邓剡并称为“宋末三杰”。 谢翱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后来他投身抗元事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译:自古以来,时光催人老去。 麋鹿四处游荡,姑苏一片荒芜。 备马前行,回望故乡故地。 江山依旧在,美好风景已消逝。 谁能触及尘埃,却看不到日月。 梨园云烟散去,羽林飞鸟消失。 默默彷徨,悲凉的风吹四面而来。 你并非遗民,为何独自不悲伤?
去完善
释义
1. 兴言自古:感叹自古以来的事务。兴言,即抒发感慨之言。 2. 麋鹿是游:指在姑苏地区的麋鹿悠闲地游荡。姑苏,指的是苏州城,此处泛指江南地区。 3. 起秣我马:意为我准备好马匹,准备出发。秣,喂养马匹。 4. 裴回旧乡:徘徊于故乡村落之间。裴回,即徘徊。 5. 江山不改:江山的景色依然如故。 6. 风景忘亡:指江山景色的美丽似乎被人遗忘。 7. 谁触尘埃:指究竟是谁带来了这场灾难。尘埃,指代战乱的烟尘。 8. 不见日月:比喻混乱的时局中无法见到光明的未来。 9. 梨园云散:形容戏曲表演的场所逐渐衰败,云散,指演员离去,表演终止。 10. 羽林鸟没:描绘羽林军战士作战失利,鸟没,意指战败。 11. 吞声踯躅:形容压抑悲痛,徘徊不定的心情。 12. 悲风四来:意为悲伤的气氛扑面而来。 13. 尔非遗民:你们这些幸存的百姓。遗民,指在战乱中幸存下来的人民。 14. 胡独不哀:为什么只有你不感到悲痛?胡,为何;独,唯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续琴操哀江南”,顾名思义,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地区历史的追思和现实的哀伤。诗人以深挚的情感、沉郁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昔日繁华与今朝衰败。 首联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历史风云激荡,世事如烟,令他不禁心生感慨,急迫地感到自己的衰老。颔联描绘了一幅寂寥的景象:昔日的繁华盛景已经沦为麋鹿游荡、姑苏荒草的破败景象。这是对故土沉沦的痛悼,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惋惜。 接下来的两联则是诗人抒发故地重游的感怀。他以马代己,穿越历史的迷雾回到故乡,寻觅往昔的痕迹。然而,江山的壮美依旧,岁月的风情已逝。这两句暗含了对故土眷恋和哀思,也表达了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哀愁。 后两联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愁。诗人讽刺朝廷统治者,谁能参透这历史尘埃背后的真义?那些歌舞升平、粉饰太平的皇帝们,现在也如烟消云散了,而真正的百姓却还在受尽苦难。这是对社会不公的痛心疾首,也是对自己无力回天的深深悲哀。 结尾两句则以真挚的口吻呼唤读者一同为江南沦丧悲痛。这是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更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苍凉,读之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续琴操哀江南 兴言自古四之四》是南宋诗人谢翱创作的一首描绘战乱与家国之思的乐府诗。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前后。在那个时候,南宋政权日渐衰微,元军步步逼近,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人谢翱在这动荡不安的时期,因忧国忧民而写下此诗。他个人身世坎坷,曾遭遇失亲之痛、战乱之苦。作为南宋遗民,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期的社会背景为南宋末年的战乱时局,元军攻破临安城,宋恭帝投降,宋朝灭亡。诗人以悲凉的笔触描绘了战乱给江南地区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