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梅
我爱溪桥半树开,几回觅句当衔杯。
江南不欠花如雪,自是游人不看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喜欢在溪水边的桥上欣赏那半开的树木,多次寻找诗意时喝酒助兴。江南地区并不缺少像雪一样盛开的花朵,只是游客们往往不会注意到它们。
去完善
释义
1. 赏梅:这是一首咏梅诗,通过对梅花盛开的景色描绘,表达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 李龙高:唐朝诗人,具体生平事迹不详。
3. 我爱溪桥半树开: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溪水边桥旁梅花开的景象。
4. 几回觅句当衔杯:觅句,创作诗句;衔杯,喝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多次在欣赏梅花时创作诗句的同时也品尝美酒。
5.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6. 不欠花如雪:形容江南地区鲜花盛开的美景。
7. 游人:游客。
8. 自是游人不看来:意思是,正是因为游人络绎不绝地前来观赏,使得这里的梅花反而没有被人们重视。
去完善
赏析
《赏梅》这首古诗中,诗人李龙高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向往。首先,诗人在第一句中就表达了对溪桥边梅花的喜爱之情,用“半树开”来形容梅花的美丽景象,让人感受到梅花盛开时的壮观场面。接下来,诗人通过“几回觅句当衔杯”这一句,表现了自己在欣赏梅花时的心情愉悦和陶醉其中。
第三句中,诗人提到了江南地区的鲜花盛放,如同雪花般美丽,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花朵比作雪花,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花的美丽。然而,即使江南地区繁花似锦,诗人依然认为梅花的美丽无法被其他花朵替代,因为它的独特气质和高雅品格是其他花卉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一句“自是游人不看来”,诗人通过调侃的语气,揭示了人们往往忽略了梅花的美丽,这正是因为梅花的美丽在于其内在的淡雅和高洁,而非外在的繁华与热闹。这首诗既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又表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雅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赏梅》是南宋著名诗人李龙高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大致可以推测为宋宁宗至宋理宗时期(约1194-1264年)。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值南宋动荡时期,战事频繁,民生疾苦,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花鸟之间,以诗言志。
李龙高在当时被誉为“江南才子”,才华横溢,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在屡次挫败之后,他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一段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李龙高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政治局势紧张。一方面,北方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不断南侵;另一方面,南宋内部宦官弄权,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龙高选择远离官场,将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通过咏物抒怀,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