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左绵偶成

标题包含
过左绵偶成
东南再守二年间,徙蜀何须问险艰。 入觐已违龙尾道,出麾还过鹿头关。 与民共约三春乐,顾我都忘两鬓斑。 岁满乞骸何处好,仙棋一局烂柯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东南地区担任太守的第二年时间里,迁移到蜀地不必担心险阻艰难。已经错过了觐见皇帝的龙尾道,离开帷幕还要经过鹿头关。和民众约定三春的欢乐时光,看到国家繁荣昌盛让我忘记了两鬓白发。任期已满退休时去哪里好呢?在烂柯山下一局仙棋结束此生。
去完善
释义
1. 东南:指宋时江南东路和南剑州一带地方。 2. 再守二年间:指作者赵抃在江南东路和南剑州任知州两年时间。 3. 徙蜀:指从江南东路调任四川。 4. 龙尾道:古代京城洛阳皇宫的御道之一,因地处洛阳北面龙门山之下,故称“龙尾”。这里喻指北宋都城汴京皇宫。 5. 出麾:意指出任地方官职。 6. 鹿头关:古关名,位于今四川省德阳市东北,相传秦惠王伐蜀时筑城于此。这里以鹿头关代指四川地区。 7. 三春乐:指春天的美景乐事。 8. 顾我:顾视自身,看看自己。 9. 两鬓斑:形容头发花白,意指年老。 10. 乞骸:指官员请求辞官告老还乡。 11. 烂柯山:在浙江衢州市区西。据说东汉马融曾在此种瓜植竹。这里用烂柯山寓意归隐山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赵抃在担任东南地区的地方官(“二守”)两年后的回顾之作。诗人以轻松的笔触描述了迁徙到蜀地的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克服的艰难险阻。通过“龙尾道”和“鹿头关”两个历史悠久的地理标识,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诗人在任期内致力于民生建设,与民众共享欢乐时光,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白发苍苍。在任期结束时,诗人希望能够继续留在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上,度过余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过左绵偶成》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赵抃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75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在这一年里,赵抃被任命为四川剑南节度使,负责平定蜀地叛乱。此时,他路过左绵(今四川省三台县),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赵抃的人生际遇丰富,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学。他在仕途上历经坎坷,历任多个职位,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诗人。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赵抃正处于人生的鼎盛时期,他的政治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委以重任。然而,他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他要平息的叛乱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 在这一时期,北宋王朝刚刚建立不久,政权尚不稳定。尤其是蜀地,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历史上的战乱纷争频繁,因此民心不稳,常有叛乱发生。赵抃在赴任途中经过左绵,目睹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的生活状况,心中感慨万千。他将这些情感融入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安定和谐的美好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