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州观元戎出师
寒日征西将,萧萧万马丛。吹笳覆楼雪,祝纛满旗风。
遮虏黄云断,烧羌白草空。金铙肃天外,玉帐静霜中。
朔野长城闭,河源旧路通。卫青师自老,魏绛赏何功。
枪垒依沙迥,辕门压塞雄。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冬天,将领向西出征,万千马匹在寒风中。
嘹亮的号角声覆盖著白雪覆盖的营楼,祝愿军旗飘扬。
阻挡敌军的黄色沙尘阻断,燃烧敌军使得白草一片荒芜。
金属铙钹的声音在肃穆的天外,玉帐内平静地度过了风霜。
北方的原野上长城关闭了,河源头的老路上依然畅通。
卫青这位大将年华已老,魏绛这样的将领得到什么功劳?
军队倚靠著沙漠建立了防线,营门坐落在边疆的险要处。
如果能够像燕然山一样大功告成,我愿意跟随您驰骋万里。
去完善
释义
《泾州观元戎出师》
1. 泾州:今甘肃泾川地区;
2. 元戎:主帅;
3. 征西:讨伐西方敌人;
4. 萧萧:形容马队众多;
5. 万马丛:形容队伍壮大;
6. 吹笳:古代军中乐器;
7. 覆楼雪:指大帐覆盖的积雪;
8. 祝纛:挥舞军旗祈求胜利;
9. 黄云断:阻断敌军的黄云般的大军;
10. 烧羌:焚烧羌族敌人;
11. 白草空:战火烧过后的荒芜景象;
12. 金铙:金属制成的军乐器;
13. 玉帐:元帅的大帐;
14. 朔野:北方边疆;
15. 长城闭:战争结束的象征;
16. 河源:黄河发源地;
17. 卫青师自老:汉代名将卫青老当益壮;
18. 魏绛赏何功:春秋时晋国大夫魏绛受到封赏;
19. 辕门:军营大门;
20. 塞雄:雄关漫道;
21. 燕然:燕然山,北方著名山川;
22. 如可勒:功勋显赫如同刻石之功。
去完善
赏析
《泾州观元戎出师》是一首描绘出征情景的诗歌。诗人在首联中以“寒日”为切入点,展现出将军在寒冷的日子里带领军队出征的场景,营造一种紧张而庄重的感觉。颔联中的“吹笳覆楼雪,祝纛满旗风”则进一步强调了军队的阵容和士气。
颈联以“遮虏黄云断,烧羌白草空”展现战场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接着的尾联则是诗人对战争胜负的关注以及对将军的信任和期待。
整体来看,本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出师的壮观场面,反映了诗人对将领英勇精神的赞美和对胜利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泾州观元戎出师》是唐朝诗人戎昱的一首描写边疆战争的诗歌。这首诗歌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衰败,但军事行动依然频繁。
当时,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边疆问题,尤其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因此,许多将领被任命为元帅,带领军队出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个阶段,戎昱的个人经历也非常丰富。他曾多次参与边疆战争,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这些都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素材。
在诗歌中,戎昱通过对将军出师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个人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他认为,这样的战争不仅会给士兵带来痛苦,也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因此,他希望国家能够尽早结束这种无谓的战争,让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