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故城秋望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故国的遗迹还在,登临此处不禁想起曾经的游玩。一朝天子一朝臣,时光流转,流水依旧千年不息。梦泽一带的鸿雁在傍晚时分呼唤同伴,荆门的树木呈现出秋天的颜色。一片云彩凝聚不散,那是远方的故乡,是我牵挂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梦故城:指古代云梦地区(今湖北一带)的古城。
2. 戎昱:唐朝诗人。
3. 故国遗墟:指古代的国土遗址。
4.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是登高远眺的意思。
5. 旧游:指过去游玩过的故地。
6. 一朝:一夜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7. 人事变:指人世间的事情发生了变化。
8.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9. 水空流:指江水不断流淌。
10. 梦渚:指梦中出现的水边地带。
11. 鸿声:大雁的叫声。
12.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
13. 树色:树木的颜色。
14. 片云:一片云彩。
15. 凝不散:聚集在一起不消散。
16. 望乡:望着故乡的方向。
去完善
赏析
《云梦故城秋望》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五言律诗。首联“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以登临古城为引,追忆往昔岁月。颔联“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无奈,流水匆匆逝去,带走时光也带走了曾经的回忆。颈联“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凸显出诗人此刻的内心孤独。尾联“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象征着那难以消散的乡愁,如同一朵漂浮的云,萦绕心头。整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梦故城秋望》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作品,创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58年)。这个时期正是安史之乱期间,国家动荡,民生疾苦。戎昱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墨客,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战乱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苦难的深深忧虑。
在这个时间段内,戎昱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朝廷的失望与日俱增,也让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战乱期间,戎昱曾一度流落江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种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百姓的苦难,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唐帝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一方面,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朝廷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另一方面,边疆民族的不断侵扰使得国家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改革政治,振兴经济,以求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然而,当时的朝廷却忙于争权夺利,无暇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这使得戎昱等文人墨客倍感忧虑,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揭露社会黑暗,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