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标题包含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知这场风雨何时才会停止,它已经让我泪水涟涟,打湿了窗纱。
去完善
释义
霢霢:细雨绵绵的样子;飕飕:风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秋”为核心意象,通过层层递进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浓郁的悲凉氛围。全诗紧扣“秋窗风雨”的主题,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方面描写秋夜的景象,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 开篇两句点明时节,“秋花”“秋草”“秋灯”“秋夜”,四个“秋”字连用,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接下来,诗人借“秋窗”“秋梦”进一步深化秋意,并由外在的风雨转入内心的愁绪。“泪烛”“离情”等词句,则将个人的孤独与离别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半部分则扩大视角,从一家一户延展至普天下,以“谁家秋院”“何处秋窗”引发共鸣,使读者感受到这种凄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具有普遍性。最后回到自身,以“泪洒窗纱湿”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整首诗语言优美凝练,情感真挚动人,既展现了林黛玉敏感细腻的性格特点,也折射出作者曹雪芹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此时作者正处人生困顿、家族衰败之际,寄寓了深沉的人生感慨。诗中借秋天风雨之夜,抒发了林黛玉对自身命运的哀叹与无奈。秋夜漫长,风雨交加,更显凄凉,她以秋景写秋情,将自己内心的孤寂、愁苦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极致的哀婉之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