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子我秋分一首

标题包含
次韵子我秋分一首
山中秋已半,蓬荜晏方开。 不听夜虫话,焉知节物来。 紫珠犹卧穗,青蘂未浮杯。 欲射系书鴈,非关烹不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一止(1078年-1160年),字行简,号苕溪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刘一止在北宋末年考中进士,历任地方官吏。宋徽宗宣和年间,他因直言敢谏被贬谪。靖康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中季节已近中秋,简陋的房子门才刚打开。 不去听夜间昆虫的话语,怎么能知道节气已经到来? 紫色的果实还藏在穗子里,青色的花苞还未在杯子里绽放。 想要射下带着书信的大雁,并不是因为厨艺不精。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脚来和诗。 2. 子我:作者的朋友。 3. 蓬荜:即“蓬门荜户”,指用草、树枝等做成的房子,比喻贫苦人家。 4. 晏:指天气晴朗。 5. 节物:指应时的景物、风物。 6. 紫珠、青蕊:都是指秋天的果实和花朵。 7. 系书雁:古代传说鸿雁可以传递书信,这里指代传递信息的使者。 8. 烹不才:指烹饪技术不高的人,这里是作者的自谦之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次韵”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刘一止对秋天的观察和感慨。首联描绘了山中秋天已过半的景色,寓意着时光的流逝;颔联则通过不听夜虫的话,暗示了季节的变化;颈联继续描绘了紫珠、青蕊等秋天特有的景象;尾联则以射雁的书信为引,寓含了诗人期盼传递信息的心情。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子我秋分一首》是宋代诗人刘一止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古风诗。公元1119年,刘一止辞官隐居于湖州苕溪,他以文人雅士的情怀度过了十多年的闲暇时光,期间结识了诸多志同道合的诗友,如沈与求、李纲等。在与朋友们的交流中,他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人生阅历。 在这个时代,北宋王朝虽然逐渐走向衰落,但文化繁荣的景象仍然延续着。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学问研究,特别是诗歌和书法领域。在宋代文人看来,诗歌不仅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志向,还可以传承先贤的智慧和精神。因此,刘一止在这样的氛围下,更加努力地投身于文学事业。 在秋分这个节气,诗人刘一止深感自然界的变化无穷,由此联想到人生的起起落落。于是,他以此为主题,写下了这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篇,希望借此传达出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