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江梅有远韵,不与世浮沈。
诵我壁间句,知渠岁晚心。
疎花生古意,暖艳啅幽禽。
此处知谁解,霜天启角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的梅花有种远离尘嚣的韵味,不随波逐流。
读着我在墙壁上的诗句,可以了解她深远的内心世界。
稀疏的花朵展现了古人的情感,鲜艳的颜色吸引了幽静的鸟儿。
谁知道这里的奥秘呢?只有冬天的号角声才能揭示出来。
去完善
释义
1. 江梅:指梅花,这里特指梅花的气质。
2. 远韵:高尚的品格或独特的风格。
3. 不与:不跟从,不和世人一样随俗沉浮。
4. 浮沈:又作“沉浮”,比喻人生经历的盛衰或世事的变迁。
5. 诵我壁间句:诵读我的诗句。
6. 知渠:了解你的心意。
7. 岁晚:一年将尽的时候,形容晚年或者暮年。
8. 煖艳:温暖的颜色,形容梅花的艳丽。
9. 啅:鸟儿鸣叫。
10. 幽禽:泛指鸟类,这里特指栖息在梅树上的鸟儿。
11. 此处:梅树旁边。
12. 知谁解:有谁知道和理解其中的深意。
13. 霜天:寒冷的天空,常用来描绘冬天的景色。
14. 启角音:号角的声音,形容声音宏大嘹亮。
去完善
赏析
《梅》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梅的形象和特性,表达了诗人坚守志趣、不随俗流的品性和情操。首联“江梅有远韵,不与世浮沈”,表明梅花的气节高洁,不同流合污,具有清远的韵味;颔联“诵我壁间句,知渠岁晚心”则暗示了诗人与梅花之间的共鸣,他们都有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颈联“疎花生古意,暖艳啅幽禽”用疏影暗香的花朵和温暖艳丽的花瓣来形容梅花的形态,同时还揭示了它的生命活力;尾联“此处知谁解,霜天启角音”则是说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够理解梅花的高洁之美,就像在寒霜天气中听到号角声一样,给人以振奋的感觉。总的来说,这首诗歌以梅花为载体,传达出诗人深厚的审美情感和人生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这首诗是中国南宋著名诗人张侃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据史书记载,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120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战乱频发,民间疾苦重重。
张侃生活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家族在南宋颇有影响力。然而,身处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张侃并没有选择逃避现实,而是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他的诗篇以反映现实为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梅》这首诗中,张侃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抒发了他对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精神品质的赞美。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这与张侃本人的品质不谋而合。在诗歌中,他将梅花与苦难中的百姓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人民困苦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