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六夜月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十六夜月二首 其二
松风传地籁,花月满庭心。 记得金台下,孤樽细细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侃,字直夫,号南湖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是南宋的名臣,曾担任宰相一职。 张侃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松涛声传遍大地,花儿与明月洒满庭院,满心喜悦。还记得那高高的金台之下,独自端起酒杯细细品味美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松风: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音,此处借指月色中的风声。 2.地籁:大地发出的声响,这里指风吹过的声音。 3.金台:即黄金台,古代燕昭王为招纳贤士而建的楼台,后代文人常用来象征求贤若渴的君主或治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十六夜月二首·其二》描绘了松风、花月和月色下的孤独酒樽,通过意象和场景的构建,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寂寥。诗中“松风传地籁”一句,借风吹过松林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花月满庭心”则将月光与花香结合,使画面更加优美。在尾句“记得金台下,孤樽细细斟”中,诗人以“孤樽”形象地展现了自己的孤独,并通过“细细斟”的动作,表现出他对酒的独特品味和对生活的深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六夜月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张侃于公元1167年创作的古诗。当时正值金朝灭北宋(1125年)后的南宋初期,战争频发,社会动荡。而在这时,已经担任湖广总督的张侃也因战乱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流亡生活。 在长达数年的流亡过程中,张侃接触到了不同阶层的人民,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的痛恨。 《十六夜月二首 其二》这首诗就是他在流亡期间创作的。诗中以"半夜钟"、"冷石泉"等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老蟾影"和"不照人圆"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战火纷飞的现实,表现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