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吉祥寺赏牡丹

标题包含
吉祥寺赏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喝得微醺归来,步履踉跄地走在路上,想必会引起路人的笑声。而街道两旁那些富贵人家的珠帘多半已经半卷起,人们正悄悄从门缝里向外张望。
去完善
释义
醉归:饮酒后归家;扶路:形容醉态蹒跚需要倚靠路边行走;十里珠帘:代指繁华街市中富贵人家悬挂的精致帘幕;半上钩:意即半卷起,暗示有人窥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便以诙谐幽默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人老簪花”的场景,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花朵情感,“花应羞上老人头”一句妙趣横生,既表现了花朵的娇美,又暗含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淡淡哀愁。接着转入下片,诗人用“醉归扶路”写出了自己洒脱不羁的性格,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保持乐观态度。“十里珠帘半上钩”则进一步渲染环境氛围,不仅点明地点的繁华热闹,还增添了一种戏剧性的画面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这位与众不同的老人。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既有对生命短暂的哲思,又有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彼时的他虽处壮年,但仕途已历经波折。这一年春日,苏轼与友人一同前往吉祥寺赏牡丹,为满园春色所感染,写下这首别具情趣的诗作。诗中既展现了诗人旷达洒脱的性情,也暗含对人生境遇的自嘲与超然。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因政见不合而外放,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豁达的心境寄情山水,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