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闻喜宴六首 其四
圣谟洋洋,纲纪四方。
烝我髦士,观国之光。
遐不作人,而邦其昌。
以燕天子,万寿无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圣人的智慧充盈洋溢,治国的纲要遍布全国。
我们培养英才,观察国家繁荣的景象。
在远方教化百姓,国家定会昌盛。
为了天子的安定,愿他长寿福泰无穷。
去完善
释义
"圣谟洋洋":"圣谟"指皇帝或皇家的智慧和谋略;"洋洋"表示盛大、丰富。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的智谋宏富广大。
"纲纪四方":"纲纪"是统治秩序,这句话意味着皇帝的智谋应用于国家治理,维持国家的安定。
"烝我髦士,观国之光":"烝"是广大、众多的意思;"髦士"是指有才学的人;"观国之光"表示这些才学之人去观察了解国家的情况。
"遐不作人,而邦其昌":"遐"意为远方,"作人"是指培养人才;"邦"指的是国家;"昌"即繁荣昌盛。这句话意味着无论多远的地方都能培育出人才,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以燕天子,万寿无疆":"燕"表示安闲,"天子"这里指的是皇帝;"万寿无疆"是祝愿皇帝长寿的成语。这句诗词的意思是祝愿皇帝生活安闲,健康长寿。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大观闻喜宴六首 其四》中,诗人借用了郊庙朝会歌辞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昌盛的期许和对天子长寿的祝福。“圣谟洋洋,纲纪四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策的赞美,认为国家治理得当,四方百姓安居乐业。接下来的“烝我髦士,观国之光”则强调了对贤能之士的选拔和培养,希望他们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遐不作人,而邦其昌”则是对国家的美好愿景,希望国家能够在贤能之士的带领下繁荣昌盛。最后两句“以燕天子,万寿无疆”则是对天子的祝福,希望他能享受安宁的生活,寿与天齐。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热切期盼和对天子的深深敬意,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观闻喜宴六首 其四》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描写宫廷宴会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时年杨万里58岁。在这一年间,他担任秘书监一职,负责编修国史,期间积极参与朝廷的各项活动,对当时的宫廷生活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此段时间内,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好。由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人墨客受到极大的重视,诗歌成为了士人展示才情的最佳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杨万里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宫廷宴会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南宋宫廷文化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