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臧汝舟楚州秋试

标题包含
送臧汝舟楚州秋试
羡杀君家有两方,阿戎材干更昂藏。 久知笔力能扛鼎,此去贤书定探囊。 邻近玉渊尝借润,眼中珠树看争芳。 旧陪众俊工飞动,老气因君尚激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造(1012年-1067年),字天祚,号刚简,江苏高邮人。北宋官员、文人。 陈造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尚书都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赠别、送别之意。 2. 臧汝舟:人名,生平不详。 3. 楚州:古代行政区划名称,位于今中国江苏省淮安市。 4. 秋试: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别称。 5. 两方:指一方砚台、一方印章。这里代指文具。 6. 阿戎:指臧汝舟。阿,助词,用于某些亲昵的称谓之前。 7. 材干:才干的意恩。 8. 昂藏:气概轩昂、仪表堂堂的样子。 9. 笔力:书写或作文的功力。 10. 扛鼎:指举鼎,比喻力量巨大。 11. 贤书:古代选拔官员的儒家经典之书,泛指经书。 12. 定探囊:一定会获得的意思。探囊取物,成语,比喻非常容易。 13. 邻近:靠近。 14. 玉渊:水名,源出陕西省华阴县华山,流至陕西省大荔县汇入洛河。 15. 借润:借水滋润植物,喻指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16. 眼中:眼里看到的。 17. 珠树:传说中仙树上结满珍珠的树。 18. 争芳:竞相展示才华。 19. 旧陪:曾经陪伴。 20. 众俊:许多才智出众的人。 21. 工飞动:善于表现飞动之美。 22. 老气:苍老的气质。 23. 因君:因你而起的情感。 24. 激昂:激动昂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陈造在送友人臧汝舟去楚州参加秋试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誉和对其才华的肯定。诗人以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友人才华横溢、卓尔不群的形象。 首联“羡杀君家有两方,阿戎材干更昂藏”,以羡慕的口吻赞美臧汝舟家族两代皆有才学,而臧汝舟本人更是才干出众,仪表堂堂。这里用“阿戎”作为臧汝舟的尊称,体现出诗人与友人的亲密友谊。 颔联“久知笔力能扛鼎,此去贤书定探囊”,表达出诗人对臧汝舟文笔的认可,认为他具有扛起国家大任的能力,相信他在这次考试中必定能脱颖而出,取得佳绩。这里将考试的结果比作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信心。 颈联“邻近玉渊尝借润,眼中珠树看争芳”,用“玉渊”和“珠树”两个意象来形容臧汝舟才学的润泽和光芒四射。诗人借此表达了臧汝舟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及影响。 尾联“旧陪众俊工飞动,老气因君尚激昂”,指出臧汝舟在文学界的影响力和活力,使得诗人这位老者依然为之振奋不已。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臧汝舟的敬爱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臧汝舟楚州秋试》是南宋诗人陈造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当时陈造正在浙江永康县任儒学教授。 陈造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即有文名。然而,他的一生并未走上官场,而是选择在地方担任教谕,教书育人。在南宋时期,科举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而陈造的好友臧汝舟则是一位热衷于科举的文人。在这一年秋天,臧汝舟即将前往楚州参加科举考试,陈造为了表达对好友的祝福和期许,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在陈造生活的时代,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国的威胁之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尽管如此,南宋朝廷仍然重视科举考试,希望通过选拔人才来巩固国家的统治地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造将个人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爱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