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何叔信二月蜡梅犹盛之作
江梅未醒如冻蝇,蜡梅先折能宁馨。
江梅既开瘦欲绝,蜡梅吐香方未歇。
几思觅句摅襟期,嫌如蔬笋伤肝脾。
君诗与花辱俱见,却悔临渊祇痴羡。
君因此花诗再题,过读快若垢得篦。
从渠见者不著目,亦胜长安纷市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边上的梅花还未醒来,如同冻僵了的苍蝇;蜡梅花儿已经盛开,带来了宁馨的香气。
江梅花开之后显得有些消瘦,蜡梅花儿吐露芬芳还没有停歇。
我在想着寻找诗句来表达我心中的情感,又觉得这些诗句像蔬菜一样粗俗,让人伤了肝脾。
您的诗和花儿一起出现,让我后悔只痴心羡慕却没能亲自写诗。
您再次因这花儿写下诗篇,阅读起来感觉像是用梳子清理了头上的油腻。
尽管有些人看到后并不留意,但这也比那些在长安闹市中叫卖的诗词要好得多。
去完善
释义
《次韵何叔信二月蜡梅犹盛之作》的注释如下:
1. 江梅:指生长在长江一带的梅花品种。
2. 冻蝇:被冻住的苍蝇。这里形容江梅在早春时节尚未开花的状态。
3. 蜡梅:一种常绿灌木,因其花瓣质地像蜡而得名。花朵香气浓郁,通常在冬季或早春盛开。
4. 宁馨:意同“宁静”,表示安静、宁静的环境。这里用来形容蜡梅盛开的场景。
5. 疏笋:指清高的隐士。这里用来说明作者想抒发胸怀,但担心诗句过于清淡,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肝脾。
6. 迍(tún):缓慢行进。
7. 君诗:指何叔信的诗作。
8. 辱俱见:谦辞,表示自己和诗花都受到何叔信的赞誉。
9. 临渊:指面临深渊,形容处境危险。这里用来表达作者对何叔信诗才的敬佩之情。
10. 垢(gòu)得篦(bì):篦是一种梳头工具,能把头发里的污垢梳掉。这里比喻阅读何叔信的诗作时,感受到的快慰和舒畅。
11. 从渠见者:指见到这首诗的人。
12. 不著目:不放在眼里,表示不重视。
13. 亦胜长安纷市鬻(yù):这句意思是,这首诗虽然不被人重视,但还是比那些在长安市场上随意贩卖的诗篇要好得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蜡梅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丽事物的欣赏和赞赏之情。"江梅未醒如冻蝇,蜡梅先折能宁馨",诗人用江梅的沉睡和蜡梅的盛开进行对比,凸显出蜡梅的独特魅力。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描述蜡梅的姿态、香气,展现了蜡梅的美丽和高雅。"几思觅句摅襟期,嫌如蔬笋伤肝脾",表达了诗人想要写诗赞美蜡梅的心情,却又担心自己的文字无法准确传达蜡梅的美。接下来,诗人转向对友人的赞美,认为友人的诗歌能够准确地表达蜡梅的美好。最后,诗人再次表达了对蜡梅的喜爱和对友人的赞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次韵何叔信二月蜡梅犹盛之作》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据史书记载,赵蕃生于公元1143年,逝于1229年,这首诗应作于他的晚年时期,具体年份已不可考。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逐渐衰弱,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局势十分紧张。
在赵蕃的一生中,他虽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曾数次被贬谪。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这种怀才不遇的心情在他的诗作中时有体现。
在同一时期,南宋文学界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格律诗,强调诗歌的形式美和韵律感。赵蕃在这首诗中采用了这种格律诗的形式,通过描绘二月蜡梅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期待。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