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节推韵
点检春光向几多,埋头官事暗中过。
萧萧鬓影霜先入,匝匝襟尘镜未磨。
盟会谁令寒晋楚,篇词自幸识阴何。
休文多病风流甚,红药尊前独醉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已逝,我们却不知不觉.
公务繁忙,夜以继日.
如霜的发丝让人想起岁月无情,还未曾拂去衣襟上的尘土和灰尘,更无暇照镜子.
结交朋友使南北都不冷了,优美的文章恰如认识知己.
温文的文人往往多愁善感,他们独自一人在芍药花前饮酒唱歌.
去完善
释义
1. "点检春光向几多":"点检"是检查、省察的意思;"春光"指春天的美好时光;"向几多"意为有多少次。这句意思是检查春天美好的次数。
2. "埋头官事暗中过":"埋头"表示专注于某事;"官事"指公事、公务;"暗中过"意味着不知不觉地流逝。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忙于公务,忽略了春天的美好。
3. "萧萧鬓影霜先入":"萧萧"形容头发稀疏的样子;"鬓影"指鬓发间的影子;"霜先入"指霜冻先侵入。这句表达的是作者的头发开始花白,仿佛早霜先来到。
4. "匝匝襟尘镜未磨":"匝匝"形容衣领上的尘土堆积;"襟尘"指衣领上的尘土;"镜未磨"意指镜子尚未擦拭干净。这句意味着衣领上的尘土堆积,就像一面没有擦亮的镜子,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疲惫。
5. "盟会谁令寒晋楚":"盟会"指结盟聚会;"晋楚"是指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这里用来代指朋友或同僚;"谁令寒"是说让谁感到寒冷。这句意思是与朋友聚会时,谁会让对方感到冷落或不快。
6. "篇词自幸识阴何":"篇词"指诗歌;"阴何"是指南朝的两位著名诗人阴铿和何逊,这里用来赞美他人的诗才。这句表示在诗歌创作方面,作者自己有幸认识到了像阴铿和何逊这样的优秀人才。
7. "休文多病风流甚":"休文"是梁代文学家沈约的字,这里用来代指沈节推;"多病"指身体虚弱;"风流甚"是赞许对方才情出众。这句是说沈节推虽然体弱多病,但他的才情依然出众。
8. "红药尊前独醉歌":"红药"即芍药花,这里用来象征富贵荣华;"尊前"指酒筵前;"独醉歌"是指在酒宴上独自陶醉唱歌。这句描绘了作者在酒宴上欣赏芍药的美丽,沉醉于音乐之中,表现出一种潇洒自如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沈节推韵》中,杜范通过对春天的观察和对官事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他以春天的消逝来比喻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慨。同时,他通过对自己的形象描绘,传达了年华易逝、人生短暂的思想。诗中的“萧萧鬓影霜先入,匝匝襟尘镜未磨”这两句尤为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白发丛生、心灵疲惫的无奈与悲伤。此外,诗人还通过提到“盟会谁令寒晋楚,篇词自幸识阴何”,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的热爱。最后两句“休文多病风流甚,红药尊前独醉歌”则展现了他豪放不羁、乐观开朗的性格。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沈节推韵》是南宋诗人杜范在晚年创作的一首酬唱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35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后期,金国南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杜范在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然而,在这样动荡的时期,他又被朝廷重新启用,担任节度使等重要职务,为国家分忧解难。在此期间,他与时任节度使的沈某多有交往,相互之间以诗歌唱和,表达彼此的友谊和对国家的忧虑。
《和沈节推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杜范表达了对自己晚年复出、为国效力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沈某的敬佩之情。他认为沈某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此外,诗中还流露出对当时国家局势的担忧,以及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量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