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出春明门
本不将心挂名利,亦无情意在樊笼。
鹿裘藜杖且归去,富贵荣华春梦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本就不把名利放心头,也没有兴趣受困于世俗纷争。
还是穿着粗布衣、拿着藜木杖回归自然吧,荣华富贵就如同春天的梦境一般虚幻无常。
去完善
释义
1. 春明门:唐朝都城长安城十三座城门之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这里代指长安城。
2. 本不将心挂名利:本,本来;将心,将意愿放在某件事情上;挂名利,牵挂名利。这句意思是原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追求名利上。
3. 亦无情意在樊笼:亦,也;无情意,没有感情和意愿;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束缚人的世俗生活。这句表示也没有被世俗生活所束缚的感情和意愿。
4. 鹿裘藜杖且归去:鹿裘,用鹿皮制作的衣物,代表简朴的生活;藜杖,用藜草制作的拐杖,象征年老的形象。这句意味着以简朴的方式回归田园生活。
5. 富贵荣华春梦中:富贵荣华,富裕而尊荣的生活;春梦,春天里如梦般的美好时光。这句指出富贵荣华就像春天的梦境一样虚幻短暂。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本不将心挂名利”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接下来,又以“亦无情意在樊笼”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想,表明自己并不受名利的束缚和羁绊。这两句诗,让读者看到了诗人独立于红尘之外的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
接下来的“鹿裘藜杖且归去,富贵荣华春梦中”两句,则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荣华富贵的嘲讽。“鹿裘藜杖”是古代隐士的装扮,象征着诗人的归隐之志;而“富贵荣华春梦中”则是诗人以梦喻现实,表达了富贵荣华如同梦境般虚幻不实,不值得追求的人生哲理。这样的诗句,既展示了诗人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又传达了他对世事洞明的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请告出春明门》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虽然经过了安史之乱,但在宪宗的治理下逐渐恢复元气,进入了所谓的“元和中兴”时期。
李群玉作为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才情横溢、意境悠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离开长安城时的惆怅心情。这一时期的李群玉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科考中屡次失利,但他的诗歌却逐渐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在元和年间,唐朝的社会氛围相对较为宽松,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创作诗歌,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代的关注。李群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用诗歌展现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