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扫无碍室
太息仙翁了俗缘,竹轩初日似当年。
不禁路冻新霜滑,一诵遗诗一黯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叹息神仙忘却尘世的缘分,竹林小屋里初升的阳光仿佛回到从前。路上的新霜让我感到寒意,每当吟咏起这些遗诗,心中便涌现出哀伤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太息:深深地叹息。
2. 仙翁:旧时对老年人的尊称,这里指陶渊明。
3. 了俗缘:断绝世俗的牵绊。
4. 不禁:不由自主地。
5. 路冻新霜滑:路上结着新的霜冻,所以很滑。
6. 一诵遗诗一黯然:每念一次陶渊明的遗诗,心里就感到一阵哀伤。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以“太息”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无奈和对仙人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他在竹轩中度过清晨的景象,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日子。然而,现实的路面被新霜覆盖变得滑,让人不禁想到生活中的困难。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感慨,展现了他在现实中挣扎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冲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洒扫无碍室》是南宋著名诗人虞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大约在公元1180年左右。在虞俦生活的年代,国家正处于南宋与金国的对峙时期,时局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虞俦选择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虞俦的一生经历丰富,曾历任多个地方官职,多次参与科举考试。在他创作的这首《洒扫无碍室》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省和升华。他认为,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其实都是心灵的束缚,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杂念,保持内心的宁静,就可以达到“洒扫无碍”的境界。这样的思想与禅宗所倡导的“扫除心地”的观念相吻合,反映了虞俦在那个时代对生命哲学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