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姜总管食菜羹 其一
筠筒吹火鼎烹油,小摘朝来露已浮。
烂煮香粳供玉糁,更须春味荐猫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竹筒吹火熬汤,清晨采摘露水滋润。
蒸煮香稻作佳肴,再品鲜嫩春鱼美味。
去完善
释义
1. "筠筒":竹子制成的烟斗。这里指烹饪工具。
2. "鼎烹油":使用鼎这种器皿烹调油脂。
3. "小摘":采摘新鲜的蔬菜。
4. "朝来":早晨采集的食材。
5. "露已浮":露水已经在叶片上凝结。
6. "烂煮":炖煮食物。
7. "香粳":优质的粳米。
8. "玉糁":优质小米。
9. "春味":春天的美味。
10. "荐猫头":猫耳朵这种面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烹饪美食的诗。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烹煮过程的细节,展现了菜肴的美味。“筠筒吹火鼎烹油”描述了用竹子制成的器具燃烧火源,锅中倒入油脂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烹饪过程的娴熟掌握。接下来的两句“小摘朝来露已浮。烂煮香粳供玉糁”描述了清晨采摘的新鲜蔬菜和优质香粳米在锅中翻煮的画面。末句“更须春味荐猫头”则暗示了一种更为珍奇的食材——猫头鱼,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尝美味佳肴的期待之情。整首诗层次分明,意象丰富,给人以浓郁的烟火气和生活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姜总管食菜羹 其一》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段动荡而又繁荣的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社会经济相对稳定,文学、艺术等各领域都有显著的发展。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虞俦出生于浙江慈溪,他在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后成为南宋著名的文人官员。虞俦在南宋初期步入政坛,历任县令、太学博士等职。他的政治生涯并没有显赫的成就,但始终保持清廉的品质,关注民生,为民谋福祉。因此,他的诗作多反映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人在《和姜总管食菜羹 其一》中,通过描述自己与友人品尝食菜羹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安贫乐道的情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虞俦本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