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万元亨舍人送芡实

标题包含
和万元亨舍人送芡实
吴兴鱼稻乡,来视刺史印。 适丁饥馑后,仓廪无余蕴。 当馈不下咽,宁望馔中隽。 年来稻如云,便觉摇其吻。 丰年百物熟,天意毋宁靳。 君侯有佳惠,芡实粲光润。 东山愿不违,南荡居其近。 此物旧知名,采撷手自引。 剖蚌讶珠还,泣蛟疑泪迸。 软温新剥肉,饤饾初尝酝。 遗我水之滨,此意君其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虞俦(1078-1143),字寿老,南宋词人,浙江慈溪人。 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曾中过进士,历任县令、知州等地方官职。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吴兴的鱼米之乡,新任刺史到来。 正巧是遭遇饥荒过后,仓库里没有剩余粮食。 当下提供食物无法下咽,怎么可能期望美食佳肴呢? 近年来稻谷丰收如云,让人振奋。 丰收年里各类作物都成熟,这是上天的恩赐啊! 您作为君侯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恩惠,芡实果实光彩照人。 希望在东山的生活如愿,居住在附近的南荡。 这种果实久负盛名,亲手采摘它使我感受到喜悦。 切开蚌壳如同发现了珍珠,让人惊喜;哭泣的蛟龙可能泪水喷涌。 柔嫩的芡实肉质新鲜,刚刚尝试了美酒。 赠送给我的水边住处,这种恩情您应该能理解。
去完善
释义
1. 吴兴:地名,今浙江湖州市一带。 2. 鱼稻乡:指水乡稻田区域。 3. 刺史: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地方长官。 4. 适丁:恰好遇到。 5. 饥馑:泛指灾荒之年。 6. 仓廪:储藏粮食的仓库。 7. 余蕴:剩余的东西。 8. 当馈:指美食。 9. 隽:美味的食物。 10. 稻如云:形容稻谷丰收的景象。 11. 摇其吻:指感到惊讶。 12. 丰年:丰收之年。 13. 天意:自然的安排。 14. 毋宁:不能。 15. 靳:吝啬。 16. 君侯:对长官的尊称。 17. 佳惠:美好的人情馈赠。 18. 芡实: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可食用。 19. 粲光润:形容芡实光泽亮丽。 20. 东山:山名,位于今江苏苏州市一带。 21. 南荡:地名,位于今江苏苏州市一带。 22. 采撷:采摘。 23. 手自引:亲自动手。 24. 剖蚌:打开蚌壳。 25. 讶珠还:形容芡实如同珍珠般美丽。 26. 泣蛟:形容流水像哭泣的蛟龙。 27. 泪迸:形容眼泪涌出。 28. 软温:柔软温暖。 29. 新剥肉:刚剥开的芡实果肉。 30. 饤饾:堆叠,指摆放整齐。 31. 初尝酝:初次品尝美酒。 32. 遗我水之滨:指赠给我芡实的水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芡实这种食物的赞美与喜爱。开篇描绘了吴兴地区水乡的鱼稻风光,而后讲述自己在饥荒之后看到丰收的稻田时的喜悦之情。接着诗人提到芡实这种食物,并描述了其色泽、口感等特点,表达了对自然馈赠的感激。同时,诗人还通过“采撷手自引”等诗句表达了自己亲自采摘芡实的乐趣,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表示收到了友人的馈赠,对其深情厚谊表示感谢。整首诗歌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万元亨舍人送芡实》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创作于宋哲宗时期,即公元990-1004年之间。 在诗人的这段人生旅程中,他正值壮年至中年时期。作为文人雅士的他,一方面要为国家效力,另一方面也要追求个人理想和精神寄托。而他的社交生活也丰富多彩,结识了如万元亨舍人这样的朋友。 宋哲宗时期,正值北宋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相对完善,许多文人通过科举走上了仕途,为国效力。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宋代诗坛的黄金时代,众多文人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这样的背景下,虞俦与万元亨舍人等友人交往密切,彼此互相欣赏对方的才情。他们之间的友谊成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同时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首诗中,虞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间互赠礼物的场景,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