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友怡云潘先生
九转工夫真妙绝,丹炉进火徐徐热。
离龙坎虎自归降,姹女婴儿共欢悦。
天机密运造元微,精采神光迥然别。
枝头结果有时红,骖鸾跨鹤神仙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九转灵丹技艺堪称精湛绝伦,炼丹炉的火候要徐徐温热。
炉中龙虎自然交汇融合,姹女与婴儿共同欢愉喜悦。
天地间的神奇造化孕育至宝,精华神采与寻常之物迥然不同。
果熟蒂落时节,仙桃红艳诱人,仙子们乘鸾驾鹤共赴仙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转:这里指炼丹的过程,即经过多次提炼以去除杂质,使丹药更加纯净。
2. 丹炉:用于炼丹的炉子。
3. 进火:炼丹过程中的加温过程。
4. 徐徐:慢慢地。
5. 离龙坎虎:道家术语,分别代表火和水,是炼丹过程中需要调和的两个重要元素。
6. 姹女:指汞,一种在炼丹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元素。
7. 婴儿:指铅,另一种在炼丹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元素。
8. 天机:这里指自然的规律。
9. 元微:原始的状态或本质。
10. 精采: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11. 神光:光芒,光辉。
12. 迥然:截然不同。
13. 枝头结果有时红:比喻经过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14. 骖鸾:乘坐鸾鸟,这里指得道成仙。
15. 跨鹤:骑乘仙鹤,这里也指得道成仙。
16. 神仙列:排列成仙的人群中。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炼丹这一道家传统技艺为象征,寓意修行与成长的过程。首联以“九转工夫”和“丹炉进火”暗指道友的精湛技艺和高尚品质,同时也表现出了道家所强调的专注力和耐心。颔联中的“离龙坎虎”、“姹女婴儿”分别代表阴阳两极的力量,表明通过修炼可以达到阴阳和谐共处之境。颈联则用“天机”、“元微”等词表达宇宙自然的神秘力量,及运用此力量达到的神奇效果。尾联则以果实成熟、仙鹤翱翔的场景描绘出得道后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潘道友成就的赞扬以及对道教精神的向往。全诗寓意丰富,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深邃而独到的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道友怡云潘先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龚大明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潘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二人共同追求精神超脱、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歌创作于明朝初期,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传统儒家思想逐渐被新兴的道家、佛家思想所取代。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心灵层面的追求,试图通过修行、参禅等方式来实现人生的解脱。
诗人龚大明在这个时期遭遇了宦海浮沉,他深知官场斗争的残酷和世俗功名的虚幻。因此,他对好友潘先生的人生态度表示了深深的认同。潘先生是一个以修身养性为目标的学者,他淡泊名利,崇尚自然,与龚大明共同探讨人生哲理,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首诗中,龚大明描绘了潘先生的风采,赞美了他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通过对潘先生的赞扬,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精神解放的热切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