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北抛衡岳南过鴈,朝发襄阳暮看花。
蹭蹬也应无陆地,团圆应觉有天涯。
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百尺竹竿顶端,我感到微微倾斜的乏力;回顾这一生,我觉得哪里都可以是家园。
向北抛开衡山,向南飞过大雁,早上从襄阳出发,晚上欣赏花景。
途中遇到的挫折困难也应该没有一片陆地可以躲藏,团聚时觉得相隔天涯也能感受到温暖。
伴随岁月的风浪前行,每年的离别都如约而至;但想到八月也能期待重逢的竹子,还是会让人会心一笑。
去完善
释义
百尺竿头五两斜:指船夫在风浪中航行。
此生何处不为家:意指生意人四海为家。
北抛衡岳:指南下做生意。
南过雁:指沿水路南下。
朝发襄阳:指从襄阳出发。襄阳是古代的水陆交通要地。
暮看花:指欣赏沿途的风景。
蹭蹬也应无陆地:指生意受挫时,也应该保持乐观心态,相信前方会有希望。
团圆应觉有天涯:指与家人团聚的时候,应该珍惜每一刻。
随风逐浪年年别:指生意人一年到头在外奔波。
却笑如期八月槎:指船夫如期到达目的地,如同八月的木槎顺利到达天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商人》诗描绘了商人的艰辛与豁达,展现了他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四海的精神风貌。首句“百尺竿头五两斜”形容了船只在波浪中起伏的状态,象征着商人在风浪中的颠簸生活。次句“此生何处不为家”则体现了商人四海为家的豁达心态。接下来三、四句“北抛衡岳南过雁,朝发襄阳暮看花”,进一步描述了商人繁忙的行程。第五句“蹭蹬也应无陆地”表达了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即使遭遇挫折也不放弃。最后两句“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则以幽默的笔触勾勒出商人乐观的心态,尽管常常离别家人,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整首诗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商人勇敢、坚韧、乐观的精神风貌,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商人》吴融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晚唐时期,即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较为动荡,经济却相对繁荣,商业发展迅速。商人群体在社会地位上逐渐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个时间段内,诗人吴融的人生际遇并不平坦。他曾多次科举不第,后因文学才华受到朝廷重视,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不得意,曾多次被贬谪。这种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晚唐时期,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商人们为了追求财富,往往远离家乡,跋山涉水,历经艰辛。诗人在此背景下,以商人为题材,描绘了他们在路途中的种种艰辛和思念家乡的情景。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商人阶层崛起的观察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