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
染不成干画未销,霏霏拂拂又迢迢。
曾从建业城边路,蔓草寒烟鏁六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画作尚未完成,色彩仍然湿润,空气中弥漫着微妙而深远的味道。记得那建业的城畔小路,蔓草和寒冷的烟雾笼罩着六个朝代的历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融:唐代诗人。
2. 染不成干:指绘画时颜料无法完全涂抹均匀。这里形容秋天的景色难以描绘。
3. 画未销:指画卷尚未展开。
4. 霏霏:形容细雨纷纷的样子。
5. 拂拂:形容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6.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7. 建业城边路:指南京附近的道路。建业是南京的古称。
8. 六朝: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包括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9. 蔓草寒烟:形容荒凉的景象。
10. 鏁:同“锁”,锁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感怀历史的诗。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将秋天的景色生动地呈现出来。"染不成干画未销,霏霏拂拂又迢迢",形容了秋色如同一幅尚未干透的画,色彩丰富且层次分明。同时,"霏霏拂拂"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寞,使人感到悠远而空灵。
接下来的诗句"曾从建业城边路,蔓草寒烟鏁六朝",则是对历史的沉思。"建业城"是古代南京的别称,"蔓草寒烟"代表着岁月的沧桑,"六朝"是指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以及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悲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色》是唐朝诗人吴融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07年,正值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在这一年里,吴融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在朝为官,却因政治斗争而被贬为庶民。这一事件对他的人生和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离开朝廷后,他开始更加关注民间的生活,体会到百姓在战乱中的艰辛。
同时期,唐王朝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尽管当时的皇帝竭力挽救国家的颓势,但终究无法挽回历史的进程。在这种背景下,吴融的作品逐渐摆脱了宫廷诗的束缚,转向对民生疾苦的描绘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这首《秋色》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