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中送迁客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方不宜去,您却去凭吊屈原。落日的余晖映照着青山小路,秋风萧瑟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险恶的环境中缺乏后继之人,道义在神明的光辉之中得以彰显。四周满是胡人和越人,这一生又将在哪里陈述自己的观点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2. 天南:泛指南方地区。这里指南方某地,并非实指。
3. 不可去:暗示离别之地不太适合久留。
4. 吊灵均:吊唁古代贤人屈原。这里的“灵均”指的是屈原,他曾任楚国左徒,因遭受排挤,忧国忧民而投汨罗江自尽。
5. 落日青山路:描绘出日暮时分,青山之间的道路景象。
6. 秋风白发人:形容旅途中的主人公,表达了他年老体衰的状态。
7. 言危无继者:意味着在险恶的境况下,没有人能提供帮助和支持。
8. 道在有明神:表示信念坚定,相信神明会保佑他们平安度过困境。
9. 胡越:这里代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
10. 生平何处陈: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处。
去完善
赏析
《旅中送迁客》是一首情感深沉的离别诗。首联“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点明送别之地和原因,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关心与担忧。颔联“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夕阳、青山、秋风、白发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颈联“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即使前途艰险,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尾联“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则是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在异乡能够找到倾诉衷肠的地方,缓解内心的苦闷。整首诗以景抒情,语言质朴而感人至深,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中送迁客》这首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即公元9世纪。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诗的作者吴融(?-903),唐朝末年的文人,他因科考失意而流寓江湖,终生未仕。
在诗人生活的时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事连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吴融创作了许多抒发了自己悲苦命运的诗歌。他的诗歌以深情委婉著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感伤。
《旅中送迁客》这首诗,正是诗人在旅途中为送别被贬谪的朋友所作。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朋友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命运的无常。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