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图
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
一双闲手无聊頼,满地斜阳是此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始终不追求他人的赞美和赏识,只需要抬头欣赏美丽的山川森林。我这双闲暇的手没有任何依赖,因为满地的夕阳便是我的内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伯牙绝弦图:描述了伯牙失去知音俞伯牙之后的孤独与悲伤之情。
2. 求:寻求,追求。
3. 更:再,表示进一步的动作。
4. 赏音:欣赏音乐的人,这里指知音。
5. 当:应当,应该。
6. 仰面:抬头,仰望。
7. 山林:山峦丛林,这里借指大自然的美好景色。
8. 一双闲手:形容双手无所事事的样子。
9. 无聊赖:百无聊赖,形容心情空虚、无所寄托的状态。
10. 满地斜阳:形容夕阳即将落下的景象。
11. 是:表肯定,意为“就是”。
12. 此心:作者的心情,即失去知音后的失落与悲伤。
去完善
赏析
《伯牙绝弦图》是郑思肖的一首描绘音乐艺术和人生哲理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伯牙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于知音的向往和对音乐的热爱。
首句“终不求人更赏音”,诗人以伯牙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仰。伯牙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他并不需要他人的赞赏和认可,因为他深知自己的价值所在。这里的“更”字,强调了伯牙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和高尚品质。
第二句“只当仰面看山林”,诗人以伯牙为象征,揭示了音乐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伯牙将音乐视为生活的全部,他把音乐与自然相融合,创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种境界既是对音乐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的敬畏。
第三句“一双闲手无聊赖”,诗人以伯牙的形象,展现了音乐家的孤独与无奈。尽管伯牙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他的才华却无法得到世人的理解和赏识。这使他感到无尽的孤独和空虚。
最后一句“满地斜阳是此心”,诗人通过对“斜阳”这一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伯牙内心世界的情感。夕阳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而伯牙的内心世界就如同这美丽的夕阳,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无尽的智慧。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伯牙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诗人通过伯牙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伯牙绝弦图》是南宋著名诗人、画家郑思肖的一首长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4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蒙古帝国南侵的战乱之中,郑思肖作为一个爱国文人,他的生活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在郑思肖的一生中,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他曾参加抗元斗争,但因战败而被俘,后逃脱至福建一带。在逃亡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也使他对国家的命运更加担忧。
在这段时间里,郑思肖的艺术创作也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在他的画作《伯牙绝弦图》中,他以琴弦比喻国家,以琴声比喻民族精神,表达了对国家破碎的痛惜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