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鲍倅暴雨大水之作
坳堂方笑芥为舟,骤雨俄惊汇众流。
天漏不知何处补,地卑转觉此生浮。
会须击水扶摇上,政想乘风汗漫游。
宦海陆沉聊尔耳,诗人休咏白苹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中微笑的岸石被雨水快速汇聚成河流,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人不知如何抵挡。天空仿佛破了一个大洞,地上的积水感觉我在漂浮。这时候应该拿起船桨划船向上游进发,也想借着风力畅游世界。官场上的沉浮不过平常事,诗人们别在河边哀伤。
去完善
释义
1. 坳堂:地面低洼之处,这里指低处的水面。
2. 芥为舟:以芥子比喻小船,形象地描绘出小船在风雨中的渺小与脆弱。
3. 骤雨:突然降临的大雨。
4. 汇众流:汇集各处的流水,形容暴雨引发的水流汇聚。
5. 天漏:古人对天空的想象,此处喻指无法弥补的天灾。
6. 地卑:地势较低的地方。
7. 扶摇:神话中的一种大鱼,能激起巨大的波浪,这里用来形容洪水的威力。
8. 汗漫:无拘无束地漫游。
9. 宦海陆沉:喻指官场失意,犹如船只在大海中沉没。
10. 白苹洲:诗人在此以白苹洲自喻,表达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美好江山的向往。
去完善
赏析
《和鲍倅暴雨大水之作》是南宋诗人虞俦借暴雨引发的洪水表达人生感慨的一首五言诗。诗中通过描绘暴雨洪水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渺小,表达了诗人立志要奋发向上、勇敢面对困境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太过于沉溺于诗酒风月,应该更加关注现实世界的问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鲍倅暴雨大水之作》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至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之间,当时诗人任浙东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这段时间里,江南地区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给百姓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在诗人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内外矛盾重重。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暴雨大水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人虞俦身处乱世,心系民生。他在任职期间,多次上疏建议朝廷采取措施减轻民众的负担,但未能得到重视。这首《和鲍倅暴雨大水之作》正是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