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唐多令

标题包含
唐多令
雁荡接台山。秋来最好看。寿星明、高现云端。八月初弦三日里,□二老、福人间。 玉节近天颜。东西两路安。祝苍松、节劲根蟠。相汉元勋萧第一,留次位、著曹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雁荡山与天台相接。秋天时景色最佳。寿星明亮,高高耸立在山巅之上。在农历八月初三的日子里,两位老人幸福安康地生活在世间。皇上的使者即将到来,东西两地的道路都已安排妥当。祝愿苍松茁壮成长,节杆挺拔,根部蟠曲。相国萧何功劳第一,把第二位留给曹参吧。
去完善
释义
1. 雁荡:指浙江省温州市的雁荡山。这里代指温州地区。 2. 接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灵岩山与山东省潍坊市的天柱山相接处。这里是天台宗的重要发源地。 3. 寿星:指的是星名,即南极老人星。亦用作寿星的简称。 4. 高现:在高空显现出来。 5. 八月初弦:农历八月初一,即初弦日。 6. 二老:指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字子房)和另一位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 7. 玉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这里用来形容皇帝身边的官员。 8. 天颜:皇帝的容颜,指皇帝。 9. 东西两路:指的是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 10. 祝苍松:祝愿松树健康长寿。 11. 节劲:竹节坚韧不屈。 12. 根蟠:根部盘绕。 13. 相汉:丞相汉朝,指西汉时的丞相萧何。 14. 元勋:首功,大功。 15. 著曹参:留下次位的曹参,指西汉时的丞相曹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名为《唐多令》,作者是明朝诗人王洧。在这首词中,诗人以雁荡山、天台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寿星高悬天空的美景。他巧妙地运用了“八月初弦”这一天文现象,将两个老人(估计是指寿星和八仙中的两位)的祝福带给人间。接着,诗人提到了玉节、天颜等意象,表达了对皇帝和朝廷的忠诚与祝愿。同时,他还提到“相汉元勋萧第一,留次位、著曹参”,这是对萧何、曹参两位汉朝名臣的赞美和敬仰,也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多令》是南宋词人王洧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在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2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金、南宋对峙的局势下,战争的阴影笼罩着南北两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王洧的生活经历也颇有些曲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学习诗词歌赋,然而时局动荡使得他的仕途并不顺畅。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地获得功名。这使得他对当时的政治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寄情于山水之间。 在这样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之下,王洧创作了《唐多令》一词。词中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传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反映了南宋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