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阄拈千手大悲像
秋澄万水家家月,春入千林处处花。
为问大悲千手眼,不知明月落谁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澄清万里无云,家家户户都能看到明亮的月亮;春天到来时,整个森林都充满了五彩斑斓的花朵。
试问观音菩萨有多少慈悲的手和眼,她也许无法知道明月的光辉洒落在谁家。
去完善
释义
1. 秋澄:秋天清澈的景象。
2. 万水:指江河湖泊等水域。
3. 家家月:家家户户都能看到明亮的月亮。
4. 春入:春天降临的意思。
5. 千林:众多树林。
6. 处处花:到处都有鲜花盛开。
7. 为问:询问、请教。
8. 大悲:即观世音菩萨。
9. 千手眼:比喻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
10. 明月落谁家:指月亮在谁家上空照耀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秋澄万水家家月”描绘了秋天清澈的月光照亮千家万户的美景。诗人用“家”和“月”两个意象表达了人们对家的思念和对团圆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在赏月时的感慨。
次句“春入千林处处花”则展现了春天到来时,鲜花盛开、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春天的美景,传达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和春天的来临。
接下来的两句“为问大悲千手眼,不知明月落谁家”则是诗人对大千世界的感叹。诗人以“大悲”来比喻佛的慈悲之心,以“千手眼”来形容其无所不能的力量。然而,尽管佛有慈悲之力,却无法解决人间的悲欢离合。在诗人看来,无论是秋天的月圆之夜还是春天的繁花盛开,都难以抚平人们心中的忧伤。因此,他发出了“不知明月落谁家”的疑问,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命运难测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化阄拈千手大悲像》是南宋诗人释居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175年前后,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时期。释居简在此时成为佛教僧人,并在宗教艺术领域有所建树。
在创作此诗的时间段内,释居简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原本是南宋皇室的一员,因家庭变故而出家为僧。他在寺院修行期间,对佛学有很高的造诣,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哲理和禅意,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同时,在释居简创作《化阄拈千手大悲像》这个时间段内,南宋社会的时代背景也十分复杂。一方面,南宋政权对内加强统治,对外采取防御政策,使得国家政治相对稳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民间疾苦日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居简以诗言志,表达了对百姓的关切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