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赞 其六
天上无,地下无。
只这无无,已自涂胡。
区区更回首,转见费分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布袋赞 其六》: 这首诗词赞美了佛家哲理。释居简是宋朝的一位诗人和僧人。
注释:
1. 天上无, 地下无: 表示无论是天还是地,都没有这个"无无"的东西。这里的“无”指的是佛教的虚无观念,即万事万物都是空无的。
2. 无无: 指佛家哲学中的空性思想,即一切事物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3. 涂胡: 原意是指涂抹在脸上的化妆粉,这里用来比喻外表的物质现象。
4. 区区: 指尘世之中的一切事物。
5. 费分疎: 意思是说那些纷繁复杂的世间事理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
去完善
赏析
《布袋赞 其六》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赞美布袋的诗。诗中,作者以天上、地下均无的东西来形容布袋的朴素和无所不包的特点。通过“无无”这个词语,表达了布袋的包容性和朴实无华的品质。同时,作者又用“涂胡”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布袋的质朴特点,使得布袋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在诗歌的后两句中,作者进一步强调了布袋的实用性和普遍性,即使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也能迅速理清头绪,表现出布袋的智慧与方便。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传达了作者对布袋的喜爱和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布袋赞 其六》是南宋诗人释居简所创作的一首描绘布袋僧形象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南宋晚期(1174年-1225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佛教文化逐渐走向民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释居简作为一名云游四方的僧人,不仅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还深入研究了佛教经典。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布袋僧这一神秘的僧人形象,并对布袋僧的特立独行和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布袋僧的观察和思考,释居简创作了这首《布袋赞 其六》,表达了对布袋僧的敬仰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居简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全国各地云游,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播佛教教义。然而,在这个时期,他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他将这种感悟融入到了对布袋僧的描绘中,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哲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