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二首 其四
有佛处,不得住,藕丝孔里行官路。
无佛处,急走过,十字街头相对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有道的地方,不要驻足停留,如同在藕丝般纤细的路径上行走。
在无道的地方,要赶紧离开,就如同在繁华的十字路口对面静坐。
去完善
释义
1. 有佛处:指佛教盛行的地方。
2. 不得住:不能停留。
3. 藕丝孔里:形容狭窄的空间或处境。
4. 行官路:做官或者执行任务所走的路。
5. 无佛处:指没有佛教信仰的地方。
6. 急走过:赶紧离开。
7. 十字街头:城市的交通路口,喻指繁华的世俗生活。
8. 相对坐:面对面地坐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在悟道过程中的心境和态度。“有佛处,不得住”意味着在易于受佛影响的环境中,修行者不能过于依赖佛法,而要靠自己去体悟;“藕丝孔里行官路”则暗示修行者在细微之处也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迷失于繁华世事。
“无佛处,急走过”意味着在没有佛法指引的地方,修行者要赶紧走过,避免沉沦于世俗的诱惑;而“十字街头相对坐”则象征修行者即使在面对红尘俗世的喧嚣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整首诗强调了修行者在悟道过程中要独立自主,不被外在环境所左右,始终保持内心的清醒与宁静,表现出作者对修行的深刻理解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二十二首 其四》是宋代著名诗僧释洵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也就是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佛教文化达到了鼎盛阶段,许多高僧大德纷纷涌现,其中就包括释洵这位杰出的诗人。
释洵在北宋年间,曾游历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这为他创作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禅意和人生哲理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首诗中,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佛教作为当时的主要宗教,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解脱,这使得释洵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