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二首 其六
一叶翻空便见秋,不风流处也风流。
当头荐得便归去,看取木人骑土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看到落叶飘零就知道秋天到了,虽然平凡之处也有它的美好。只要领会了其中的真谛就能放下执着,去看看那木头人骑着土牛的景象吧。
去完善
释义
一叶翻空:指一片叶子在空中飘舞。这里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
风流:本指风度、才华,这里指风雅之事。
当头:指紧要关头,关键时刻。
荐得:得到、领悟到。
木人骑土牛:成语“木牛流马”的变体,意指以愚拙的姿态应对复杂事物。
整首诗大意是:一片叶子在空中翻飞,便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来临;即使在平凡之处,也能展现出风雅的姿态。在关键的时刻能够领悟到真谛,便能做到心无旁鹜地回归自然;就像那个骑着木牛的木人一般,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应对世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出作者释洵对生活、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一叶翻空便见秋”,通过一片落叶的飘落瞬间,便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展现了作者观察生活细节,并由此引发对季节变化的思考。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形象比喻,暗含着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其自然的规律。
“不风流处也风流”,此句在赞美自然的同时,暗示了生活中并非只有华丽的风光才是值得留恋的,朴素无华之处也有着别样的魅力。这里“风流”一词的多重含义,既指自然之美,又寓含人生哲理。
“当头荐得便归去”,表达了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并接受现实,适时放下执念,回归内心平静的态度。
“看取木人骑土牛”,这个形象的描绘出了一幅和谐安宁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二十二首 其六》是唐代诗人释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0年至859年之间,也就是唐武宗会昌年间至唐宣宗大中初年。这段时间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动荡不安。
释洵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诗歌创作深受禅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心灵的感悟和生活的体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审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在同一时期,佛教在唐朝受到了严格的打压,尤其是在唐武宗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会昌灭佛”事件。然而,在大中初年,由于唐宣宗对佛教态度的转变,佛教又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或许也是释洵在这一时期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之一,反映了他在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时所保持的淡定心态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