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翻经台

标题包含
翻经台
不见康乐初翻经,崇台百尺但有名。 当时妙意遥可想,木叶落尽青山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沈辽,字睿达,唐朝末年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主要活动在今中国东北地区一带。 沈辽出身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沈庆之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名将,曾任安东都护府都督。沈辽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未曾见到过最初翻译的经典经文,高耸的百层塔楼仅留下空名。 那时奇妙的意境已经难以想象,只看到树叶落尽后的青山屹立不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翻经:这里指的是佛教经典翻译工作。 2. 康乐:谢灵运的别号,南朝诗人,曾负责翻译佛经。 3. 崇台:指翻经台。 4. 木叶:树叶。
去完善
赏析
《翻经台》是宋代诗人沈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翻经台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古人智慧和技艺的敬仰之情。 首句“不见康乐初翻经”,点出了诗人无法看到当年谢灵运(字康乐)在此翻译佛经的场景。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诗人的想象,反而激发了他的灵感。次句“崇台百尺但有名”,描述了翻经台的宏伟壮观,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 接下来的两句,“当时妙意遥可想,木叶落尽青山横”,则是对古人智慧的赞美。尽管时代变迁,但那些古人的思想依然能够穿越时空,影响着后世的人们。而结尾的“木叶落尽青山横”,则以自然景象为衬托,突显出翻经台的永恒存在,同时也是对古人智慧的颂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翻经台》是北宋诗人沈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翻经台上远眺山水的美景,以及抒发了他对于禅宗哲学的感悟。沈辽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禅宗哲学在士大夫阶层中广泛流传,不少文人士大夫参与到禅宗思想的探讨和实践。 沈辽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父亲沈遘便是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禅宗文化的熏陶。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经历了宦海浮沉。这与他的诗歌创作息息相关,形成了他深沉内敛的个性。他常常通过游山玩水、参禅悟道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翻经台位于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的一处山间寺庙。这个寺庙因其地势险峻,景色宜人,成为了文人墨客游玩的好去处。沈辽在这个地方创作了很多诗篇,如《宿灵隐寺》等。在他创作的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的秀美,同时又巧妙地将禅宗哲学融入到景物之中,展现了禅宗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成为北宋诗坛的一位杰出代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