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夜
缭垣嶤阙庆云深,画烛熏炉对拥衾。
三殿夜籖传漏箭,九秋霜籁入风琴。
阶前槁叶惊寒雨,天际孤鸿答迥砧。
欹枕便成鱼鸟梦,岂知名路有机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环绕的高墙和壮丽的宫殿中,云彩浓厚,画烛与香炉相伴,同床共枕。
夜晚在三殿内记录时间流逝,秋天的寒风如天籁之音吹过风琴。
台阶前的枯叶被寒雨惊醒,远处的天际孤单的雁子回应着悠远的钟声。
靠在枕头上,就仿佛置身于鱼鸟之梦,怎会知道人生的道路还有机巧与心机呢?
去完善
释义
1. 缭垣:环绕的城墙。
2. 高举:高耸的样子。
3. 庆云:吉祥的彩云。
4. 画烛:有彩绘装饰的蜡烛。
5. 熏炉:熏香炉。
6. 对拥衾:共同披着被子取暖。
7. 三殿:古代宫殿的建筑布局,此指北宋皇宫内的三大主要宫殿。
8. 夜籖:夜间报时的签符。
9. 漏箭:古代的计时工具漏壶上的刻度标识。
10. 九秋:秋天的第九个月,即深秋时节。
11. 霜籁:风声如秋霜般凛冽。
12. 风琴:风吹过物体产生的声音。
13. 槁叶:枯黄的树叶。
14. 寒雨:寒冷的大雨。
15. 孤鸿:孤单的鸿雁。
16. 迥砧:远处捣衣的声音。
17.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18. 鱼鸟梦:形容自由自在的生活。
19. 名路:功名之路。
20. 机心:机巧之心,喻指追逐名利的心。
去完善
赏析
《直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深宫之中,在寒冷的夜晚中感叹时光流逝、孤独寂寥的心情。首联以宫殿的壮丽景象开篇,“缭垣乔阙”表现出皇宫的气势恢宏,而“庆云深”则暗示了诗人在此环境中的孤独与无奈。颔联通过“三殿夜籖传漏箭,九秋霜籁入风琴”描绘出深夜的寂静和岁月的流转,更显得诗人内心的孤单。颈联“阶前槁叶惊寒雨,天际孤鸿答迥砧”中,诗人通过对“槁叶”、“寒雨”、“孤鸿”等景物的描绘,进一步表现了他在寒冷秋夜中的寂寥心情。尾联“欹枕便成鱼鸟梦,岂知名路有机心”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摆脱尘世纷扰的愿望,同时也揭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直夜》是北宋著名文人杨亿所作的抒情诗,创作于公元980年。这一年对于杨亿来说意义非凡,他刚刚通过了科举考试,步入了仕途。他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之后,北宋初期,战乱刚刚平息,国家正处在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人民渴求和平,国家需要繁荣,这给杨亿这类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身处庙堂之高的杨亿也深感责任重大,他忧虑国家的未来,关切百姓的生计。
在这首诗中,杨亿表达了他直夜难眠的心情。他在诗中将内心的思绪化为具体的意象,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现了他的孤独和对未来的忧虑。这种情绪既来源于个人生活的压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