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
醉归无以赠,祗奉万年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菊花盛开的季节里,正是秋天最让你感到兴致勃勃的时光。
在风中佩戴着孟嘉帽子,在月光下登上庾公楼。
饮酒缓解了离别的愁绪,歌声也打破了分别的痛苦。
当我醉醺醺地回家时,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只能以万年的友谊来回报你。
去完善
释义
1. 九月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有赏菊的习俗。
2. 李苏州:即唐朝的刺史李成式,他当时在苏州任官职。
3. 东楼:苏州的东楼,可能指的是当时的宴会地点。
4. 孟嘉帽:据《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在重阳节这一天喝醉了,帽子被风吹走,但他依然风度翩翩。这里借指孟嘉的风雅才情。
5. 庾公楼:据《晋书·庾亮传》记载,庾亮在中秋节这天赏月,与朋友聚会,后来成为文人赏月聚会的象征。这里借指诗人在月光下与友人欢聚的场景。
6. 酒解留征客:意思是饮宴使离别的人暂时忘却离愁。
7. 歌能破别愁:意思是歌声可以消除人们的离别愁绪。
8. 醉归无以赠:诗人醉酒之后没有礼物相赠,只能以诗歌为赠。
9. 祗奉万年酬:诗人祝愿对方长寿,表示对对方的祝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独孤及与友人相聚于李苏州东楼的情景。在菊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和朋友们共同欣赏美丽的秋色,共享美好的时光。他们举杯共饮,用歌声驱散离别的忧愁。最后,诗人以“醉归无以赠,祗奉万年酬”来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浓烈的友情氛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是唐朝诗人独孤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至德年间(公元756-758年)。在这个时期,独孤及作为文坛的知名人士,曾多次参加文人墨客的聚会,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聚会上所作。
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不安。李苏州指的是时任苏州刺史的李阳冰,他在东楼设宴招待文人雅士,独孤及也应邀参加了这次宴会。在这个特殊时期,文人墨客们通过诗词歌赋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宴会上,独孤及以九月九日为题,表达了人们对团圆、欢乐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他通过描绘重阳节的美景,传达了人们在战乱时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此外,他还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