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南郊回仗
传警千门寂,南郊彩仗回。
但惊龙再见,谁识日双开。
德泽施云雨,恩光变烬灰。
阅兵貔武振,听乐凤皇来。
候刻移宸辇,遵时集观台。
多惭远臣贱,不得礼容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传递警报后千门沉寂,南郊仪仗队结束巡游返回。
令人惊讶的是再次见到真龙天子,谁知道太阳竟也开放出双阳呢。
仁德的恩泽如同云雨洒向大地,光辉使得烟火消烬。
检阅军队貔貅般的威武振奋人心,听取音乐感受凤凰的到来。
时刻等待着皇帝的移动,遵循时间来到观看的高台。
身为远方的小臣感到羞愧与卑微,不能以礼相待陪伴左右。
去完善
释义
1. 传警:即指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伍所鸣响的警报器发出的声响。
2. 南郊:中国古代京城设四郊,四方各有郊,南方之郊称为南郊,这里指的是皇帝举行祭祀天地仪式的地方。
3. 彩仗:又称彩旗,是指古代皇宫或官署中用以显示等级制度的各种颜色装饰的旗子。
4. 惊龙:形容仪仗队伍行进时的威严气势。
5. 日双开:指太阳升起,喻指新的一天开始。
6. 德泽:恩泽,帝王的恩德。
7. 施云雨:意为普及恩泽,使百姓得到滋润。
8. 恩光:恩惠之光,比喻皇帝的恩泽。
9. 烬灰:火后的余烬,此处比喻战争的创伤。
10. 阅兵:检验军队的操练情况。
11. 貔武:貔貅,传说中的猛兽,勇武非凡,此处比喻军队威武。
12. 听乐:聆听音乐。
13. 凤凰来:喻指吉祥降临。
14. 候刻:时刻等待。
15. 宸辇:皇帝的车驾。
16. 遵时:按照时间。
17. 集观台:聚集在观看的平台。
18. 多惭:非常惭愧。
19. 远臣:离朝廷远的臣子,指地方官员。
20. 贱:地位低下。
21. 不得:无法。
22. 礼容陪:按礼仪的规定陪伴在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皇帝南郊祭祀后回宫的场景。首联以“传警千门寂,南郊彩仗回”开篇,描述出皇帝一行人在祭祀仪式结束后返回皇宫的壮观景象。紧接着,颔联和颈联通过对“龙再见”和“日双开”的描绘,表达了皇帝德行与恩光的普照四方。接下来的两联则通过“阅兵貔武振”和“听乐凤凰来”的描写,进一步展现出皇帝的威严与盛大的场面。最后,诗人以“候刻移宸辇,遵时集观台”作结,表达了对皇室礼仪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皇帝南郊祭祀的盛况,展现了唐代皇室的庄严气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南郊回仗》是唐代诗人薛存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唐宪宗推行“元和中兴”政策,试图恢复唐朝的国力,薛存诚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对皇帝的忠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充满了期待。
在这个时期,薛存诚曾担任监察御史、左补阙等职务,负责对官员的监督和弹劾。他直言敢谏,不畏权贵,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操守。然而,他在官场上也遭遇了诸多挫折,曾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权贵,受到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观南郊回仗》一诗中,薛存诚通过对皇帝祭祀天地神明的场景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热切期盼。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发展,希望通过皇帝的圣明和官员的勤勉努力,实现国家的复兴。这首诗歌充分展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正直官员的责任与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