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四一三

标题包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四一三
云水之身,山林之气。 不专乎学,不游乎艺。 默坐而心空,妙传而道贵。 西风凄清秋有痕,长天碧浄云无蒂。 从来佛祖真宗,只么克承家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这般境遇,如同山水间的气韵。 我没有专门研究学问,也没有广泛涉猎艺术。 静坐时内心平静,悟道才是真谛。 西风吹拂,秋天充满痕迹;天空湛蓝,云朵自由自在。 真正的佛祖精神,只有继承家族传统。
去完善
释义
1. "云水":源自佛教用语,形容僧人四处行脚,生活漂泊不定。 2. "山林":指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 3. "不专乎学":意指不限于专门的学问研究。 4. "不游乎艺":指不拘泥于艺术的技法。 5. "默坐而心空":指通过静坐冥想达到心灵空明的境界。 6. "西风":表示秋天的风。 7. "有痕":意指秋意浓重。 8. "长天":形容天空高远辽阔。 9. "碧浄":形容天空湛蓝清澈。 10. "云无蒂":意指云朵没有明显的聚集之处,形态自由。 11. "从来":一直以来。 12. "佛祖":即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 13. "真宗":真实的教义。 14. "只么":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 15. "克承家世":继承家族的事业或传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禅人与化主的形象与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首句“云水之身,山林之气”,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塑造了禅人与化主的闲云野鹤形象,暗示他们在世俗世界之外,拥有独立的精神天地。接下来两句,诗人指出他们既非专门求学之人,也不沉溺于技艺之中,表现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紧接着,“默坐而心空,妙传而道贵”描绘出禅人在修行中的状态,强调内心宁静与自然,以及通过微妙的方式传递的佛法真理。而后两句则以“西风凄清秋有痕,长天碧浄云无蒂”,从自然景观中展现人生哲理,揭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以碧浄的天空和无蒂的云朵象征禅者的心境——超脱世俗纷扰,无牵无挂。 最后两句“从来佛祖真宗,只么克承家世”,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传承的理解,认为真正的佛祖之道是能够超越世俗,直达生命本质的方法,而这种境界需要禅者全身心投入去继承和发扬。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四一三》是宋代诗人释正觉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左右。 在这个时期,宋王朝正处在转型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然而文化艺术领域却异常繁荣,禅宗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释正觉作为禅宗诗僧,他的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诗人释正觉在这一时期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早年曾在家乡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寻师访道。他在禅宗修行上颇有造诣,曾任丛林住持,领导寺院僧众修禅参禅。由于他在禅宗佛教领域的深厚造诣,成为了当时著名的禅宗高僧。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诗人作为禅宗高足在四处云游、寻师访道的时期。在旅途中,诗人通过与化主的交往,深入了解民间疾苦,感受到社会生活的艰辛,这也使他对禅宗修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赞美禅人的诗篇,以表达自己对禅宗修行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