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江皋萤火故煇煇,仍解穿帘夜点衣。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洲渔父。北宋文学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等大家都有交往。 他生于宋仁宗时期,具体生年不详。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家境富裕。张舜民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泛结交名士,学识渊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边萤火虫的光芒微微闪烁,它们穿过帘幕夜晚点亮衣裳。 只需要在相见时增加一些乐趣,不要嫌弃它们的出身卑微。 月亮明亮时,萤火虫在繁星中闪耀;天色昏暗时,它们在雨中翩翩起舞。 今天我知道它们会追随我离开,哪一年它们才能引导我回家呢?
去完善
释义
1. 江皋:江边的高地,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2. 萤火:这里指的是萤火虫。 3. 故煇煇:光辉明亮的样子。 4. 仍解穿帘夜点衣:穿帘,穿过帘子;点衣,照亮衣服。这句意思是萤火虫在夜间通过窗帘的缝隙照亮诗人的衣服。 5. 但取见时增意思:见时,见到的时候;增意思,增加情思或情感。这句表示看到萤火虫时会引发更多情思。 6. 生处太卑微:生处,生存的地方;太卑微,过于低微渺小。这句表示萤火虫虽然微小,但是有自己的价值。 7. 月明敢向星中乱:月明,明亮的月光;敢,敢于;星中乱,在星星之间混乱。这句意思是萤火虫在明亮的月光下仍然勇敢地闪烁。 8. 天黑偏能雨里飞:天黑,天色黑暗;偏能,偏偏能够;雨里飞,在雨中飞翔。这句表示萤火虫在天色黑暗且下雨的情况下也能飞行。 9. 今日分明知我去:今日,今天;分明,清楚;知我去,知道我离开。这句表示萤火虫清楚地知道诗人即将离去。 10. 何年漂泊照吾归:何年,哪一年;漂泊,流浪;照吾归,照亮我回家的路。这句是诗人的期许,希望有一天在漂泊时能再次被萤火虫照亮回家的路。
去完善
赏析
《萤》这首古诗,以萤为诗眼,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首联“江皋萤火故煇煇,仍解穿帘夜点衣”,描绘了萤火虫在江边闪烁的情景,以及它们穿过帘幕点亮黑夜的画面。这里的“煇煇”和“解穿帘”形象地展现了萤火的活力和生命力,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颔联“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强调了萤火虽小,但其存在自有其意义。诗人提醒我们,不要嫌弃生活中的微小事物,因为它们的存在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颈联“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进一步展示了萤火虫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畏的精神。即使在明亮的月光下,它们也敢于与星辰争辉;而在黑暗的雨夜里,它们仍然能够翩翩起舞。这里诗人通过萤火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逆境中的勇气和坚韧的赞美。 尾联“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他希望有朝一日,当自己身处困境或迷茫时,这些萤火虫能成为照亮他前行的指引之光,帮助他找到回家的路。 总的来说,《萤》这首诗通过对萤火虫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他不仅让我们认识到渺小事物的价值,还启发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萤》是北宋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正值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张舜民经历了从政坛退隐的过程。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因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选择了远离尘嚣,归隐田园。这一人生际遇使得他对自然景致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张舜民生活的时代,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同时,儒家思想的复兴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精神风貌,使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道德。这些时代背景都为张舜民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首《萤》诗中,张舜民通过对萤火虫的描绘,表达了他在人生的起伏中所体悟到的生命哲学。他认为,人的生命如同萤火般短暂而微弱,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应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张舜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还体现了他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