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人

标题包含
赠人
湘野源头筇一枝,黄云黑雾雨淋漓。 天公有眼能青白,世路无情谩崄巘。 场屋秋风三岛梦,江湖夜雨四愁诗。 苍苔翠竹簷声里,重瀹茶瓯当酒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萧立之(1203年-?),字斯立,号冰崖,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有交往。 萧立之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历任州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湖南的原野上,我手持一支筇杖,四周烟雨蒙蒙,雨水淋漓。 虽然老天爷赏罚分明,但人世间的道路却充满艰难险阻。 在秋日的考场中,我的梦想如同三岛梦境般遥不可及;而在江海的夜雨中,我只能以诗词倾诉心中的忧虑。 在这苍翠的屋檐下,苔藓和翠竹交织成画,我们再次煮沸茶水,就当它是美酒,聊以慰藉心中的愁绪。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湘野:湖南的田野地区。 2. 源头:河流开始的地方。 3. 筇(qióng):竹杖。 4. 黄云:黄色的云彩,古人认为这是沙尘暴的征兆。 5. 黑雾:黑色的雾气,比喻黑暗势力。 6. 淋漓:指雨水不停地下。 7. 天公:天上的主宰者,这里指老天爷。 8. 青白:指晴天。 9. 世路:人生道路。 10. 谩:空。 11. 崄巘(xiǎn yǎn):险峻的山峰。 12. 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 13. 三岛梦:古代传说东海中有一座神山,分为三个岛屿,这里指作者在科举考试中追求功名的梦想。 14. 四愁诗:东汉诗人张衡的四愁诗,表达了一种忧愁的情绪。 15. 苍苔:绿色的青苔。 16. 翠竹:绿色的竹子。 17. 簷声:屋檐下的声音,这里指雨声。 18. 重瀹(yuè):再次烹煮。 19. 茶瓯(ōu):茶杯。 20. 酒巵(zhī):酒杯。
去完善
赏析
《赠人》是南宋诗人萧立之的作品。诗中,作者以湘野源头的一枝筇杖为题,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景象。通过对天气和世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 首联“湘野源头筇一枝,黄云黑雾雨淋漓”,形象地展现了湘野源头的美景。筇杖、黄云、黑雾以及雨水,构成了一个鲜明的画面,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天公有眼能青白,世路无情谩嶮巘”,是对天气和世路的对比描写。虽然天空昏暗,但仍有晴天的时候;然而世路却充满险恶,无情无义。这里,诗人以天公的“有眼能青白”来反衬世路的“无情谩嶮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批判。 颈联“场屋秋风三岛梦,江湖夜雨四愁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处境和心境。他在场屋中感受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如同在三岛之间漂泊不定;在江湖上经历着夜雨的洗礼,心中充满了四愁。这里,诗人用“三岛梦”和“四愁诗”来表达自己对理想与现实的困惑和对生活的无奈。 尾联“苍苔翠竹簷声里,重瀹茶瓯当酒巵”,则是在苍苔翠竹的环境中,以茶代酒,借茶消愁。这里的“茶瓯”和“酒巵”,代表了诗人的两种心态:一方面,他以茶代替酒,表现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另一方面,他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只能通过茶瓯来缓解自己的情感。 总之,《赠人》这首诗通过对天气和世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诗人以茶代酒,借茶消愁,展现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然而,他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对生活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人》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萧立之之手,创作于公元1276年左右。 在那时,南宋江山岌岌可危,蒙古铁骑踏破了长江天堑,南宋朝廷风雨飘摇。萧立之身处其中,作为一名文人,他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感受到了民间的苦难与哀愁。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在这个时期,萧立之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波折。他曾担任过一郡太守,但因战乱而被迫离职。在这期间,他的亲朋好友也多有离散,这使得他对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关注民生疾苦,用自己的笔墨记录下了民间的悲欢离合。 同时,当时的时代背景也非常复杂。南宋末年,蒙古势力逐渐崛起,对中原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朽,使得国家陷入危机之中。而在这种情况下,民众的生活也愈发困苦,战争、饥荒、疫病等问题接踵而至。这些现象都在萧立之的诗中得到反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