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寒觉有霜
不胜孤洁寒窗月,分外清圆远寺钟。
后圃便当收橘柚,无疑侵晓一霜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月色冰凉又孤独,远方的钟声清晰而悠扬。
待会儿到后花园去摘下橘子和柚子吧,清晨的薄霜无疑会加重它们的味道。
去完善
释义
1. 胜:承受,忍受。这里引申为禁得住。
2. 孤洁:孤独洁净,这里形容月光的皎洁。
3. 寒窗:寒冷的窗户,比喻贫寒的家境。
4. 分外:格外,特别。
5. 清圆:清澈圆润,这里指钟声悠扬。
6. 远寺:远方的寺庙。
7. 钟:佛教寺庙中的报时器。
8. 后圃:后面的园子,这里指种满橘柚的地方。
9. 便当:便利,方便。
10. 收:收获。
11. 橘柚:柑橘类水果,这里泛指果实。
12. 无疑:毫无疑问,一定。
13. 侵晓: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14. 一:整个,全部。
15. 霜浓:霜冻严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夜寒时节的景象。诗人以“孤洁寒窗月”开篇,生动地传达出夜深人静时的寂静氛围。“胜”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他孤寂的心境。紧接着,诗人用“分外清圆远寺钟”来形容钟声的悠扬和清脆,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在诗的后两句,诗人提到“后圃便当收橘柚”,暗示了收获的季节已经来临。而“无疑侵晓一霜浓”则形象地描述了早晨的霜冻,为整首诗增添了寒冷的气氛。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还展现了他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夜寒觉有霜》是南宋诗人郑刚中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此时正值金朝入侵中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
在创作这首诗时,郑刚中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时期。他曾担任枢密院编修官、四川宣抚使等要职,后因与权臣秦桧不合被罢免,流放外地。在这段期间,他深感仕途浮沉,心情沉重,因此借景抒怀,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一历史时期,南宋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对外则面临着金朝的强大压力。诗人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士人,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深感忧虑。这种时代背景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悲壮的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