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候季长不至作此寄之
和风冻雨上元后,断岸橘洲春水生。
村寺独归江路熟,竹篱谁系小舟横。
偶成诗句长哦罢,谩折梅花一嗅清。
想见连床成夜语,此篇先慰远来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化雨元宵后,江边的断岸与橘子洲头渐渐滋生出春意。
我独自沿熟悉的路途返回乡村的古寺,竹林边停泊着一艘横卧的小船。
偶尔吟成诗句,反复诵读,慢慢品味梅花带来的清香。
设想未来的场景,连床夜谈,此诗能够先抚慰你千里跋涉的疲惫和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和风:春风;温暖的东风。
2. 冻雨:严寒时降落的雨夹雪。
3.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4. 断岸:河岸。
5. 橘洲:地名,位于湖南湘江中。
6. 春水:春天的河水。
7. 村寺:乡村的寺庙。
8. 江路:江边的路。
9. 竹篱:竹子编成的篱笆。
10. 小舟横:小船横着停靠在岸边。
11. 长哦:长时间地吟咏。
12. 谩折:随意折取。
13. 梅花:一种花卉,春天开放,香气浓郁。
14. 一嗅清:轻轻地闻一下梅花的清香。
15. 连床:两人同床。
16. 夜语:夜间交谈。
17. 先慰:先来安慰。
18. 远来情:远方的客人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上元后候季长不至作此寄之》中,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作者在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等待友人到来时创作的。诗中的“和风冻雨上元后,断岸橘洲春水生”描述了上元节过后的天气变化和自然景色。春风化冻,万物复苏,河岸边的橘树开始抽出新芽,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村寺独归江路熟,竹篱谁系小舟横”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他在熟悉的江边独自归村,看到小舟横在竹篱旁,心中不禁生出对友人的期盼。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在等待的友人可能已经抵达附近,却因为某种原因未能相见。
接下来的“偶成诗句长哦罢,谩折梅花一嗅清”,诗人通过创作诗歌和摘梅花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挂念之情。虽然友人未能如约而至,但诗人仍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期待着未来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最后两句“想见连床成夜语,此篇先慰远来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他想象着与友人同床共枕,彻夜畅谈的场景,希望这篇诗能暂时抚慰友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春天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元后候季长不至作此寄之》是南宋诗人释德洪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7年,即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在这期间,南宋与金国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但国家依然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此时,释德洪作为一位高僧,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作品,传达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在这首诗中,释德洪以元宵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季长的深切思念。他希望能在这个团圆的时刻与朋友相聚,共度美好时光,然而季长却未能如约而至。这种失之交臂的遗憾,使得诗人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
在诗的结尾部分,释德洪表达了对季长的期许和祝福,希望他能早日到来,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这首诗歌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国命运的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