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舒用之葬有感

标题包含
送舒用之葬有感
藕塘三亩宅,松竹荫兰荪。 有酒曾留客,无香可返魂。 亲朋惟我老,心事与谁论。 苦怳如縻绠,随风洒墓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陶梦桂(1892年-1979年),原名陶茂荣,字梦桂,号梦痴,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陶梦桂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年轻时曾赴日本留学,学习法律和政治,期间对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池塘边有三亩地的住宅,周围环绕着松树和竹子,还有兰花相伴。 曾经备有好酒招待过客,但现在已没有香气让人回魂。 亲戚朋友中只有我在渐渐老去,心中的想法又能向谁倾诉呢? 就像那辛苦工作的牛一样,慢慢走向生命的尽头,只能随风飘散在墓门前。
去完善
释义
藕塘:指种植荷藕的水塘,此代指舒用之的墓地所在之地。 三亩宅:指舒用之的墓地规模较大。 松竹荫兰荪:形容墓地周围环境宜人,生长着松树、竹子等植物。 无香可返魂:表示无法通过香火来呼唤死者的灵魂。 心情与谁论:表达作者失去朋友后的孤独心情。 苦怳如縻绠:形容悲痛之情如同被牵制的绳子一样难以割舍。 随风洒墓门:随风飘扬的花瓣或纸钱飘落墓前,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送舒用之葬有感》是南宋诗人陶梦桂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舒用之的离世感到痛惜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舒用之生前居住的藕塘三亩宅以及周围的松竹、兰荪等景象,传达了友人的遗世独立和清雅品格。同时,诗中借“有酒曾留客,无香可返魂”来表达惋惜与不舍之情,凸显了世事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在“亲朋惟我老,心事与谁论”中,诗人又表达了孤独感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无奈。最后,以“苦怳如縻绠,随风洒墓门”收尾,意味着诗人无法摆脱这种悲痛的情绪,只能将哀伤寄托于风中飘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陶梦桂诗作的鲜明特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舒用之葬有感》是宋朝诗人陶梦桂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抒发了对友人舒用之离世的哀痛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95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陶梦桂作为文人墨客的一员,他的生活充满了才情与激情。然而世事难料,他与舒用之的深厚友情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破碎——舒用之离世。这无疑对他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 在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成为了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然而,这个时期也伴随着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等问题,使得文人墨客的生活充满波折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陶梦桂与舒用之的友谊就显得更加珍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