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疏山长老善清日诵楞严维摩二经赋小诗二首示之 其二

标题包含
疏山长老善清日诵楞严维摩二经赋小诗二首示之 其二
弹指三生过,伤心一念差。 试标天上月,为种火中花。 粗识禅为味,初欣道有牙。 老师一笑许,千劫误蒸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江苏高邮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孙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他在北宋时期科举及第,历任州县官员。靖康之难后,金兵...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瞬间三生的时光已过去,念头的偏差让人悲伤。试着在天空中画出月亮,培育火中的花朵。隐约了解禅的滋味,初次欢喜地发现道的启蒙。老师微笑着鼓励,却在一笑间错过千年的际遇。
去完善
释义
1. 三生:佛教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2. 一念:佛教谓心念的刹那。 3. 天上月:月亮,此处象征佛法之光。 4. 火中花:在火焰中生出的花朵,形容艰难的境地。 5. 禅为味:领悟禅理的滋味。 6. 道有牙:指初悟道时的喜悦。 7. 千劫:佛教语,极言时间之久远。 8. 误蒸砂:比喻对事物理解错误。
去完善
赏析
此诗借《楞严经》和《维摩经》两部经典为说,表达人生如梦、善恶一念的禅宗哲理。诗人以“弹指三生过,伤心一念差”起句,即言人生如梦幻泡影,刹那即逝。接着用月亮与火焰之花两个意象象征人生的起起落落,寓意生命美好而又短暂。第三联 “粗识禅为味,初欣道有牙”则表达作者在研读经典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禅宗真谛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则是希望老师能予以指点,避免自己在修行路上迷失方向。整首诗含蓄蕴藉,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在修炼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疏山长老善清日诵楞严维摩二经赋小诗二首示之 其二》是南宋著名文人孙觌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这个时期正值北宋灭亡、金兵南侵之后,南宋初年,国家山河破碎,人民疾苦重重。 在这期间,孙觌本人也经历了诸多人生起伏。他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吏。在地方任职时,孙觌目睹了民间的困苦生活,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这种忧虑和关切成为他创作这首诗歌的重要动力。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相当复杂。一方面,南宋朝廷在国家危亡之际,力图恢复中原,重振国威;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不少文人墨客开始寻求精神的寄托,纷纷投身佛教,寻求心灵的慰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孙觌创作了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又表现了他对佛学智慧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