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临平见山二首 其一
我见青山若故人,峰峦照眼自相亲。
只应今日爱山意,便是他时傲世因。
点缀白云春缥渺,萦回绿水晚奫沦。
君恩若许归田里,定卜山间老此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青山":泛指青翠的山峦。在这里,诗人把青山比作故友,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峰峦":山峰和山脊。这里用来形容青山的美景。
3. "照眼":耀眼,引人注目。在这里,诗人通过"照眼"来形容青山的美丽。
4. "自相亲":自己亲近。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与青山之间的亲密感情。
5. "只应":只因为。诗人用"只应"来强调自己今天对青山的热爱。
6. "他时":将来的时候。在这里,诗人暗示自己对青山的热爱将成为他日傲世的资本。
7. "点缀":装饰,装点。在这里,诗人用"点缀"来形容白云装点春天的美景。
8. "缥渺":虚幻不定,飘渺无依。在这里,诗人通过"缥渺"来形容春天的白云轻盈飘渺的景象。
9. "萦回":盘旋环绕。在这里,诗人用"萦回"来形容绿水在曲折的河道中流淌的景象。
10. "奫沦":水势激荡的样子。在这里,诗人通过"奫沦"来描绘夜晚时分绿水荡漾的美景。
11. "君恩":皇帝的恩情。在这里,诗人用"君恩"来表达自己希望得到皇帝允许回乡的愿望。
12. "定卜":一定,确定。在这里,诗人表示如果得到皇帝的允许,他一定会选择在山中度过余生。
去完善
赏析
《初到临平见山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李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作者与山的亲近之情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见青山若故人,峰峦照眼自相亲”两句,诗人将青山比作故友,突显出与青山之间的亲近之感。青山的峰峦映入眼中,仿佛彼此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这种形象化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自然景色的和谐关系。
接着,“只应今日爱山意,便是他时傲世因”两句,诗人进一步表达对山的热爱以及隐居山林的想法。诗人认为,对山的喜爱和认同正是自己将来选择隐逸生活的重要原因。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情,还透露了诗人内心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无奈。
紧接着,“点缀白云春缥渺,萦回绿水晚奫沦”两句,诗人描绘出临平山的美丽景色。春天里,白云飘渺,环绕着绿水,傍晚时分,绿水涟漪荡漾。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欣赏。
最后,“君恩若许归田里,定卜山间老此身”两句,诗人表达了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恩准,允许他回归田园生活,他必定会选择在山间度过余生。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也透露出对皇帝的理解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到临平见山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李纲于绍兴二年(1132年)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的名臣,文学家。他历任地方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等职,因主张抗金而被排挤。
在李纲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正值南宋初期,金国南下侵扰中原地区,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由于战乱和动荡,李纲的仕途也颇为坎坷。他曾力主抗金,但遭到投降派的排挤,被贬谪至浙江等地。在这段时间里,李纲游历江南山水,以诗言志,表达他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之情。
在这首诗中,李纲通过对临平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初到此地时的喜悦心情。他看到了山上青翠的树木、蜿蜒的山径,以及山下美丽的村落,这些都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李纲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人民生活困苦。这种反差使他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