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浮休诗有感

标题包含
读浮休诗有感
二十年间儿女諠,糟糠勤苦不堪论。 如今八载君身后,儿已登科又长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廖行之(1051年-1128年),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西崇仁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 廖行之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放弃科举之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孩子们吵吵闹闹,我的妻子和我辛勤劳苦,实在难以言说。如今,在你离开我八年后,我们的儿子已经取得了科举功名,而且孙子也已经长大成人。
去完善
释义
1. 二十年间:指诗人妻子在世的时间。 2. 糟糠:比喻贫困时共患难的妻子。 3. 不堪论:无法用言语形容。 4. 八载:指诗人去世已有八年。 5. 儿已登科:指儿子已经考中科举。 6. 长孙:指孙子辈中最年长的一个。
去完善
赏析
《读浮休诗有感》廖行之 二十年间儿女諠,糟糠勤苦不堪论。 如今八载君身后,儿已登科又长孙。 赏析:这首诗歌通过对诗人过往二十年间的家庭生活进行回顾,展现了诗人与妻子共同养育儿女的辛勤和劳苦。尽管这些日子充满了艰辛,但在诗人离世后的八年里,他的儿子已经取得了科举功名,孙子也已长大成人,这可谓是对诗人当年辛勤耕耘的一份丰厚回报。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家庭美满、子孙繁衍的美好愿望,也传达了生命传承的重要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浮休诗有感》是南宋诗人廖行之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正值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作者廖行之曾担任过地方官,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现实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在廖行之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外有金人侵略,内有农民起义,国家局势岌岌可危。然而,统治者却仍沉迷于声色犬马,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廖行之写下了这首《读浮休诗有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这首诗中,廖行之通过阅读浮休的诗句,感受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他感叹道:“谁将文字论寒温,唤得春风草木知。”这两句诗意味着,只有真正关心民间疾苦的人,才能让春天来到人间,让万物感受到温暖。这也反映了廖行之作为一个官员,愿意为民谋福祉的崇高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