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颂古

标题包含
颂古
大隠居鄽,小隠居山。 各得其所,随分安闲。 何必更来论出入,人生在处有余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隐居于闹市,小隐居于深山。 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随遇而安。 何必再去计较出入,人生的每个地方都有欢乐。
去完善
释义
《颂古》是宋朝释云的诗词。此诗的大意是,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山林隐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其中找到安闲与快乐。“大隠居鄽”的“廛”是指城市里的市场或居住区;“小隠居山”的“山”是指自然中的山林。整首诗是在讲,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灵得以安宁,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乐趣。
去完善
赏析
《颂古》是宋代诗人释云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作。全诗通过对比“大隐”与“小隐”两种不同类型的隐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恬淡、超然物外的隐逸境界的向往。 首句“大隠居鄽,小隠居山”,将隐居者分为“大隐”和“小隐”两类。“大隐”指在城市中过着隐逸生活的智者,他们身处繁华闹市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而“小隐”则是指在山水之间过著与世无争生活的隐士,他们远离世俗纷扰,回归自然。两句相互对照,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多样化理解。 次句“各得其所,随分安闲”,描述了这两类隐士各自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城市还是山林,他们都能够随顺因缘,安享闲适。这里强调的是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内心安定,便能过上惬意的生活。 最后两句“何必更来论出入,人生在处有余欢”,诗人进一步指出,对于隐逸者而言,根本无须再计较世俗的得失与进退,因为他们无论在何处都能找到人生的快乐。这两句传达出诗人对隐逸者豁达人生观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内心宁静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是五代时期的诗人释云的作品。这首诗歌创作于907年至960年之间,即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政治动荡,社会不安。 释云,本名李嵩,年轻时曾担任官吏,后因战乱离乱,出家为僧。他在成为僧人后,过着清苦的生活,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和佛学研究之中。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颂古》这首诗中,释云通过对古刹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他通过对古刹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既反映了释云的个人经历,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