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之仁山人
不得之仁消息久,秋来体色复何如。
苦将杯酒判身病,狂作文章信手书。
官职卑微从客笑,性灵闲野向钱疎。
几时身计浑无事,拣取深山一处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已有一段时间没有收到你的音信了,秋天到来你的身体如何?
你总是喜欢把自己搞得像生了一场大病一样,但我知道这只是你在创作时的激情与专注。
人们对你的职位表示不屑,但我觉得你的才华横溢,不受世俗偏见所影响。
当你感到厌倦的时候,就去深山中找一个住处隐居起来,无拘无束地生活。
去完善
释义
【之仁】指名山大川间的隐逸之士,即本诗的诗人朋友。这里可能为谐音双关,“之”在古文中常表示“到”或“去”的意思,而“仁”可理解为求仁得仁,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消息久】无法得知对方的状况很长时间了。
【体色复何如】身体状况如何?
【判身病】 随意断定自己的病痛。
【从客笑】被其他客人笑话。
【向钱疎】 对金钱的态度较为冷淡。
【身计浑无事】生活中的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不欠什么债或者麻烦事。
【拣取深山一处居】希望能够挑选到一个合适的深山居所,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寄”的形式,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以及对其生活状态的向往。首联通过询问友人近况,表达对其关注;颔联写友人狂放不羁的性情,表现出其豪放的性格特点;颈联则刻画友人淡泊名利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尾联希望友人能够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崔之仁山人》是唐代著名诗人姚合所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这一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逃避现实,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安宁。
姚合本人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些人生波折。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和政事经验。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贞元年间,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人们对隐逸生活有着极高的向往。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效仿古人,选择归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风尚在当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姚合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