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多景楼
卧病江边一钓舟,江光晚色浄淹留。
山蟠京岘城随仄,水合中泠海共浮。
席有笙箫吹井陌,斋余钟梵到林邱。
道人说合龙天出,未暇燃犀照九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卧病江边一钓舟,江水与夕阳交相辉映令人留连忘返。
山丘环绕的京城依势而建,水面汇集之处如同海水交融。
筵席上管弦齐鸣响彻四方,斋饭之余钟声回荡在山林之间。
道人正谈论着和谐共处之理,尚未有时间点燃蜡烛照亮幽深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卧病":指因病而躺卧。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因疾病暂时无法行动。
2. "江边":指靠近江河的地方。这里是诗人所处的位置。
3. "一钓舟":一种小型的钓鱼船。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船上钓鱼。
4. "江光":江河的光亮。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的江景。
5. "晚色":傍晚的景色。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傍晚时的景色。
6. "净淹留":形容景色优美,让人流连忘返。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江景的喜爱。
7. "山蟠":蟠,弯曲;山蟠,指群山环绕。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的周围环境。
8. "京岘":古代南京附近的一座山名。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
9. "城随仄":随仄,指沿着山坡而建的城市。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的城市的建筑风格。
10. "水合":水汇合在一起。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的江水汇合的景象。
11. "中泠":古代长江下游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江苏镇江。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所在的地点。
12. "海共浮":形容水面宽广,仿佛与海洋相连。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看到的江面景象。
13. "席有":在宴席上。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参加的一次宴会。
14. "笙箫":两种不同的乐器。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宴会上听到的音乐。
15. "吹井陌":形容音乐从市井传来。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听到音乐传来的地方。
16. "斋余":斋,佛教徒吃饭前诵经、思过;斋余,指吃完斋饭后。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吃完饭后的时间。
17. "钟梵":钟声和诵经声。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听到的声音。
18. "到林邱":指声音传播到了树林和山丘。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听到的声音传来的地方。
19. "道人说合龙天出":道人,指道士;说合,指劝解;龙天,道教中指天上的神仙;出,出现。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听到道士劝说神仙出现的场景。
20. "未暇":没有时间,顾不上。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因为疾病而没有时间去观看道士的做法。
21. "燃犀照九幽":燃犀,点燃犀牛角;九幽,指地下的深渊。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没有时间去点燃犀牛角照亮地下的深渊。
去完善
赏析
《登多景楼》这首诗是蔡肇游历江南山水时所作,诗人在江边病卧,但并未被眼前的困境所困住,而是以宽阔的视野观察到周围的风景。江水映照出天空的颜色,山峦环绕的城市,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在诗人眼里,一切景物都富有生命的活力,宛如自然的乐章,无声却震撼人心。诗人虽然患病卧床,但其精神却昂扬向上,时刻关注着自然与人生的微妙变化。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探索,虽然面对生死轮回的问题感到困惑,但他并未停止思考,表达了他的哲思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多景楼》是南宋诗人蔡肇于乾道八年(1172年)创作的诗歌。此时,南宋已与金国议和多年,但边疆战事仍然频繁,国家局势并不安定。
在这个时期,蔡肇正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他原本是朝廷命官,但因触怒了权臣韩侂胄而被贬谪至淮东,负责巡视海防。在这个背景下,他登上了多景楼,眺望远方的山河景色,感慨万千。
多景楼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北固山,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楼。从多景楼上,可以俯瞰长江、运河等壮丽风光,同时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抒发壮志豪情的地方。在这里,蔡肇回顾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时也担忧着国家的命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