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京口新居
橘圃青黄星照屋,竹林修竦槊搀云。
千头固不羡汝食,一日可能无此君。
为结茅斋依法露,欲携藤簟洗余醺。
要来静处回光座,阅世真如过目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桔园里果实初熟,星星映照着屋顶,竹子茂密挺拔,仿佛直入云霄。我有上千棵桔树,并不羡慕你的美食,但我一天都不能没有这宁静的风景。我计划在这美景中搭建一间茅屋,倚竹而居,享受自然之美。我要带着藤席去清洗身上的酒气。这样的静谧之处,让我在回顾人生时,觉得一切都如过眼烟云。
去完善
释义
1. 寄京口新居:这首诗是写给在京口(江苏镇江市)的新家的。京口是古代镇江的别称,因为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地理位置重要,被称为“江左名区”。
2. 橘圃青黄:指橘子园里橘子成熟的季节。
3. 星照屋:描述星星照亮房子,这是形象地表达了房子的明亮和华美。
4. 竹林修竦槊搀云:描述竹林高耸入云的景象,用"修竦槊搀云"来形容竹子的高大挺拔。
5. 千头固不羡汝食:这里指的是柑橘树上的果实繁多,诗人以橘子树的果实繁茂自喻自己的才华横溢。
6. 一日可能无此君:意味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消失。
7. 依法露:诗人在茅草屋里按照规矩种上瓜果蔬菜。
8. 欲携藤簟洗余醺:诗人想携带藤制的凉席来到这清凉的世界,洗涤自己的烦恼。
9. 阅世真如过目蚊:通过阅读世间事,就像看过蚊虫一样轻描淡写,意味着诗人想要超脱世俗纷扰,保持清静心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新居环境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橘圃青黄星照屋,竹林修竦槊搀云”,诗人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新居的美景,星星点点的橘子和翠绿的竹林相映成趣,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千头固不羡汝食,一日可能无此君”表达了他对新居的热爱,认为这里的生活是美好的,甚至比其他地方的更好。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的生活愿景。他希望能在这里过上宁静的生活,闲暇时可以在茅斋阅读诗书,或者带着藤簟去清洗自己的余醺。最后,诗人以“要来静处回光座,阅世真如过目蚊”收尾,寓意他在新居将度过平静的时光,品味生活的美好,看待世间万物如过眼云烟。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感极强,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京口新居》是南宋文学家、诗人蔡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之间。
在这一时期,蔡肇经历了南宋的建立和稳定发展。他年轻时曾在北宋朝廷任职,后来随着金兵南下,被迫南渡,成为南宋的一员文臣。他在南宋初期辗转各地,最终定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在这段时间里,蔡肇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感受到了南宋初年的政治氛围。
南宋初期,政治环境相对安定,经济逐渐恢复。然而,金兵的侵略使南宋面临着严重的边境问题,国家安全局势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如设立屯田制、加强水军建设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压力,但未能完全消除外患。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蔡肇创作出《寄京口新居》这首诗篇。诗中,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南宋初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的关切。通过描绘京口新居的美景,诗人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地方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