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即事和周开祖韵
模写山川画不如,送来我得卷还舒。
废兴此郡多遗事,搜索因君得尽书。
劫坏丹青无晋旧,地穷冈堑是秦余。
试参故楮来真赏,定有能知近代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仿照山水画描绘不尽江山景色,把画卷送给我让我尽情舒展思绪。
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留下了许多往事,感谢您的探索让我得以了解其中的细节。
历经沧桑,昔日丹青已经模糊不清,地势险峻仍保留着古时的痕迹。
试着欣赏这些古老的画作,必定有人能理解它们背后的近代历史。
去完善
释义
1. 模写山川画不如:模写,模仿描绘;画不如,画的无法与真实景色相比拟。这句话意思是形容眼前的京口景色美丽如画,连画家都无法用画笔完全捕捉到这种美。
2. 废兴此郡多遗事:废兴,指历史上的兴盛和衰落;遗事,指过去的事情或遗迹。这句话意思是京口这个城市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遗址。
3. 劫坏丹青无晋旧:劫坏,意为自然灾害或战争导致的破坏;丹青,泛指绘画艺术;无晋旧,意指战乱导致原有的晋代古迹已不复存在。这句话表示经过多次劫难,昔日晋代的繁荣景象已经无法在画中看到。
4. 地穷冈堑是秦余:地穷,指地处偏僻的地方;冈堑,山岗和深沟;秦余,秦国留下的遗迹。这句话是说在远离繁华的京口地区,还可以找到秦国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京口即事和周开祖韵》中,蔡肇通过描绘京口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感情和对历史的思考。首先,诗人用“模写山川画不如”来表达自己对京口美景的热爱,认为任何画作都无法完全展现其美丽。接着,他以“废兴此郡多遗事”概括了京口的历史变迁,表明这里留存着许多令人感叹的故事。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描述京口的地形、古迹等引发了对历史的深思。他提到“劫坏丹青无晋旧”,暗示了时间的无情磨损使得古代建筑不复存在;而“地穷冈堑是秦余”则揭示了京口古老的地理风貌依然保留着秦朝的痕迹。最后,他以“试参故楮来真赏,定有能知近代欤”的语气邀请读者共同探寻京口的历史底蕴,同时也传达了即使时代变迁,也不能忘记历史这一深刻主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京口即事和周开祖韵》的作者是宋代文人蔡肇。创作于公元1118年,这一时期正值宋徽宗统治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蔡肇此诗创作时,已年过半百,但他仍怀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政治体制基本确立,科举制度日益完善,成为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科举,以期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官场黑暗,竞争激烈,许多士人虽有满腹经纶,却始终难以脱颖而出。蔡肇本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落第,直至晚年才得到一个低阶的文职。
《京口即事和周开祖韵》一诗,便是蔡肇在此种心境下创作的。他以京口为切入点,通过对景物、人事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友情、对生活的热爱。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一个文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求索的过程,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