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授李伯时
鸿雁归时水拍天,平冈老木尚依然。
借君余地安渔艇,乞我寒江听雨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大雁归来时,湖水拍打著天际,那平原上的古老山冈和树木仍然保持原样。能否请您挪点地方给我安置我的渔船?让我在寒冷的江面上倾听雨声入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画:写诗或文以赞美、评论或题写于绘画作品之上。
2. 李伯时:即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字伯时。擅长白描人物画,尤工于释道佛像及古代高士等题材。
3. 鸿雁归时:指秋天时节,大雁南飞。
4. 水拍天:形容水势浩大,拍打在岸边,仿佛与天相接的景象。
5. 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6. 老木:老树,多年生乔木。
7. 依然:依旧,仍然保持原样。
8. 借君余地:请你在你的画作上借给我一些空地。
9. 安渔艇:安置渔船和小艇。
10. 乞:求取,请求。
11. 寒江:寒冷的江水。
12. 听雨眠:在雨中入睡,享受雨声带来的宁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水画面。首句“鸿雁归时水拍天”写的是秋天时分,大雁南飞,水面波光粼粼,与天空相映成趣。诗人以“水拍天”来形容大雁归来时的景象,生动地展示出水流湍急的动态之美。
第二句“平冈老木尚依然”描述了江边平缓的山岗和古老的大树在风雨沧桑中仍然屹然不动的景象。“尚依然”表达了自然界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意义,也表现出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感慨。
诗人在第三、四句中,构思了一个请托的场景:他向画作的主人李伯时借用一点空间安置他的渔艇,以便自己在寒冷的江上倾听雨声入睡。这里,“借君余地安渔艇”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与李伯时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乞我寒江听雨眠”则通过描绘在寒冷江面上听雨入眠的画面,传递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完美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公元1078年,此诗名为《题画授李伯时》。其作者是蔡肇。在这一年里,他在长安任陕西都转运使,巡视地方,看到长安城外的田野乡村。他为长安美丽的田园风光深深吸引,并决定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他选择了描绘农村劳作的场景,其中有一幅便是他与朋友李伯时的对话。画面上以农民、牛、稻穗、溪流等元素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田园世界,寓意着农耕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这首诗的撰写与蔡肇当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了解民生疾苦。当时战乱频发,国家治理混乱,然而他却发现民间生活的纯真与自然之美,并在画作中表现出来。此时正是南宋初年,边患不断,百姓生活困苦,然而诗人却从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安定与宁静。他的笔触下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平民百姓的关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