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慎思诗呈同院后至诸公

标题包含
和慎思诗呈同院后至诸公
文书汗牛马,栋宇切昭回。 剸玉君曾试,吹竽我亦来。 鉴精真有頼,诗妙不容陪。 只忆归山去,霜畦斸芋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肇,字天启,号虚舟,江苏丹阳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画家和官员。 蔡肇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曾中进士,历任州县官吏。他擅长诗词歌赋,作品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作《题李愬画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文件繁多如牛毛,楼宇宏伟亮堂堂。 剖玉君王已亲试,滥竽充数我也来。 鉴定精选值得依赖,诗意优美不容旁听。 只记得要归隐山林,霜后的田间挖芋头。
去完善
释义
1. "汗牛马":形容书籍或档案资料繁多。这里指文书工作量极大,如同堆积如山的书籍使牛马流汗。 2. "栋宇":房屋。这里指办公地点。 3. "切昭回":接近光明,引人注目。这里指靠近办公厅的明亮位置。 4. "剸玉":一刀下去即为玉石,比喻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里指同事过去曾经轻松应对工作。 5. "吹竽":吹奏竽这种乐器,意指参与事务。这里指作者自己加入其中。 6. "鉴精":指观察事物精确入微,鉴别精细。这里指对同事的工作评价。 7. "眞有頼":真实可信,值得信赖。这里赞美同事具有高度可靠性。 8. "不容陪":不允许陪伴。这里表示在诗歌创作方面,作者的技艺无法与同事比肩。 9. "霜畦":霜降后的菜畦。这里指农田。 10. "斸芋魁":挖掘芋头根茎。这里指从事农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肇写给同院后至诸公的唱和之作,表达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文学事业的热衷,以及对自己诗词才情的自豪。 首联“文书汗牛马,栋宇切昭回”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繁杂的文书堆积如山,如同牛马一般;而宏伟的建筑犹如日月之光,给人以震撼之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身处纷扰世事之中,依然能保持对文学的热爱。 颔联“剸玉君曾试,吹竽我亦来”用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剸玉”形容雕琢宝玉的过程,意味着艰苦的创作过程;“吹竽”表示在音乐中寻找共鸣,这里寓意着诗人与友人共同探讨诗歌的乐趣。两句传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 颈联“鉴精真有頼,诗妙不容陪”是对友人和自己的赞美,“鉴精”赞颂友人的鉴赏能力高超,“诗妙”则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自信。两句突出了诗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友谊的珍视。 尾联“只忆归山去,霜畦斸芋魁”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向往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望。这与前面的繁忙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恬淡与宁静。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世事的感慨,又有对友谊的赞美,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慎思诗呈同院后至诸公》是宋代诗人蔡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文学领域,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蔡肇(1088-1165),字天启,号济川居士,江苏苏州人。他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这首《和慎思诗呈同院后至诸公》就是他在京城为官时,与朋友唱和之作。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善,许多文人士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蔡肇也不例外,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朝廷任职。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经历并不顺利,曾因为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总之,《和慎思诗呈同院后至诸公》这首诗是蔡肇在京城为官时与朋友唱和之作,反映了他在那个时期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